《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學生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自讀自悟的條件下,博采眾長,吸取別人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種體現。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
(指名生讀)
1、采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夸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夸獎地更自豪一點嗎?(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讀了以后訪問同學,其實時時處處都在提醒他們:你說的話是媽媽說的話。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練讀,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試圖把“授之以魚”轉換成“受之以漁場”。
交流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臺:另外一個媽媽是怎么說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
(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
(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
(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電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個媽媽的話只要稍加點撥,他們就能把媽媽的心情用朗讀來表現。學生還是學習的主體,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獲。
交流三: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說很么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夸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有說,這是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設計意圖: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個媽媽做了比較,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反應是多元的。對同樣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獨特的體驗,在不磨滅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設計這樣三次交流,除了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義進行表達以外,還設計了一個從“收”到“放”再到“收” 的過程,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能根據方法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