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案設計
③ 交流提高:
有這樣的兒子可真是讓人驕傲,各位媽媽能夸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⑶ 第二個媽媽的話:
(課件出示:“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① 第二個媽媽是否也驕傲、自豪呢?誰來讀讀。
(指名學生朗讀)
② 朗讀、評價。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么樣?
(適當點撥,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③ 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設計意圖 :在第一個媽媽的練習朗讀時,學生已經初步明確了怎么樣才能讀出感情,讀出味兒。所以在讀第二個媽媽的話時,就只需要稍作點撥就行了。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獲。
⑷ 第三個媽媽的話:
(課件出示:“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說很么特別的地方。”)
① 第三個媽媽也像前兩位媽媽一樣嗎?這是為什么呀?
(課件出示“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② 這你從她的話里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
(謙虛,不炫耀,樸實等)
③ 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讀給同桌聽聽看。
設計意圖: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學習朗讀,發展語感,同時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
4、自主發現,升華主題:
⑴ 媽媽心目中的兒子:
聰明能干。
(板書 聰 指導看字形)
⑵ 聽師范讀第8自然段:
① 讓學生用耳聽,你仿佛聽到什么?
(媽媽喘氣聲,水晃蕩聲等)
② 讓學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
(媽媽流汗,彎著腰很累的樣子)
③ 讓學生用心體會用口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聰”是本課要求寫的字,此時的書寫指導很巧妙地與理解課文連在了一起,既讓學生能記牢這個字,了解這個字的意思,同時也明白了水很沉,為下文的學習作好輔墊。
⑶ 面對如此沉甸甸的水桶,不同的兒子有不同的做法,老爺爺看見了,怎么說的呢?
(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三個兒子,三個媽媽,一個老爺爺。)
⑷ 隨即采訪老爺爺:明明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么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⑸ 全班參與討論。
(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⑹ 練習:
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么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設計意圖 :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于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5、回顧課文,拓展提高:
⑴ (出示課件:人物圖)瞧,媽媽、兒子、老爺爺都站在我們面前,你最想對誰說,說什么呢?
⑵ 你覺得該怎么樣孝敬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