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3.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三個字的共同點,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漢字進充分的觀察,不但要觀察筆順筆畫,還要觀察結構比例的細微區別,并注意筆畫的穿插變化等。
五、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大家能這么快認這些字,會寫這些字,不簡單!現在再讀課文,看還有什么新的體會嗎?這次可要讀得正確流利喲!
[設計意圖]掃清字詞障礙后,就要引導學生迅速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第二課時
一、讀文引疑,重點練讀
1.師:大家把課文讀了幾遍了,知道這篇文章幾個人物嗎?
師:我們上節課已經知道,明明三個兒子,硬說只有一個兒子的人是誰呢?(老爺爺)
師:三個媽媽沒有這樣說,三個兒子也沒有這樣說,惟獨他這樣說。他說得有沒有道理呢?老爺爺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學生以讀回答,讀得正確予以肯定;語氣表達不當,可適當引導。)
2.(呈現課文第二、三、六段)練讀三個媽媽的話,看下面的空格里加個什么樣的語氣詞恰當,再試著讀一讀。
(1)一個媽媽______地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2)另一個媽媽______地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3)(第三個)媽媽______地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如果學生加的語氣詞不恰當,教師可問:為什么是這個語氣呢?說說理由。糾正后,請學生再試讀)
3.重點讀“三個兒子的表現”的句子。
師范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師:你們也能讀出水“重”嗎?能聽出水很“重”嗎?注意讀好“沉甸甸”。
師:這些兒子后來的表現怎樣呢?以讀回答,讀出三個兒子的表現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
第一個兒子 會唱歌曲 不會幫媽媽提水
第二個兒子 會翻跟斗 不會幫媽媽提水
第三個兒子 不會唱、翻 會主動幫媽提水
師:了解了課文內容,現在你明白老爺爺說“只看看一個兒子”的意思了吧?誰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以疑引讀,以讀回答,目的是要引導學生體會并讀出三個媽媽的說話語氣,由不同的語氣體會三個媽媽的內心世界。然后,通過體會水的“沉甸甸”,再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兒子對待媽媽的態度的區別,從而理解老爺爺的話的含義。
二、分角色朗讀,演故事
1、分角色朗讀。
師:理解了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讀嗎?試著分角色朗讀課文。
分組分角色朗讀。
2.演故事。
師:能分角色讀好,現在我們來演這個故事。不過,要演好這個故事,必須要丟開書本,理解每個人物的內心、語氣、動作。
分組自愿組合,讀書、排演。
全班匯報演。
[設計意圖]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練習,深入思考
1.再讀課文,你想對三個兒子說什么?
(1)對第一、二個兒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第三個兒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完了課文,你想對三個媽媽說什么?
(1)對第一、二個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第三個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