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案例(教學實錄)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個媽媽的話只要稍加點撥,他們就能把媽媽的心情用朗讀來表現。學生還是學習的主體,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獲。
交流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說很么特別的地方!保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夸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有說,這是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三)、情境體驗,感受水重。
1、自讀發現: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2、交流反饋: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么感受?(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劃出表示水很重的重點詞語。(晃蕩、走走停停、麻、酸)
3、情境體驗。教師請一名女同學,個子比較小,當場拎一桶重達七八千克的水,對同學提了這樣兩個要求:1、觀察她拎水時的表現。2、心里想好一個問題,呆會兒問這位同學。
、賻煟耗阌^察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她走一走,就停了。
師指屏幕,生齊說:走走停停
生:桶直晃蕩,水都灑出來了
師指屏幕,生齊說:晃蕩
、趲煟耗阌惺裁磫栴}要問嗎?
生:我想問她累不累?
生:我想問她手痛不痛?
生:手麻不麻?
生:我想問她心里的感覺是怎樣的?是怎么想的?
教師引導那位女同學一一作答。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是根據重點詞中前兩個可以通過觀察得到,而后兩個表示個人感受的詞語,要當事人說出來才能明白。果然,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很快說出了走走停停和晃蕩的意思,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述,非常明了。而以小記者身分的提問,更是做到了充分二字,從“痛不痛”到“麻不麻”,他們的思考步步深入,已不不僅僅是課文的層面上的意思,麻,只有手在極其痛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的,這點點滴滴的觀察與提問,都在說著一件事:水太重了,媽媽已經拎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