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師:你們看,小鳥和太陽公公看見了,也想對農夫說一說呢。
可是農夫有沒有聽到禾苗的哭泣和小鳥和太陽的勸告?沒有,
出示幻燈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請同學來演一演讀一讀
我們和他一樣起來演一演讀一讀。
4.那結果怎樣呢?
我們一起讀讀文中的第五段。
師:兒子看到這一幕,他對爸爸說:
師:讀到這里,你想對農夫說什么呢?
師總結:哎呀,這個農夫真的是,禾苗會慢慢生長的,你那麼心急干什么呢?你看,有趣
你太著急了,把禾苗都弄死了,你可真是一個“愚蠢”的農夫呀!
5.齊讀課文,明道理
師:故事講完了,大道理在不經意間已經被我們說出來了,現在我想在請一個同學來說說《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了嗎?
是啊,小朋友們,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長規律,禾苗長大,要經過生根發芽,長出小苗后,農民伯伯還要經常給它們鋤草,施肥,捉蟲,這樣它們才會慢慢地長大。這位農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會都枯死了。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著急了好事也往往會變成壞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
(1)爸爸想讓三歲的兒子學書法,培養他成為書法家,這位爸爸呀!你可千萬不要________呀!
(2)樂樂想讓小魚快點長大,于是把魚食全倒進魚缸,樂樂呀!你這樣_____是不對的。
(3)豆豆平時都不認真學習,碰巧一次考試考了一百分,于是,他覺得自己每次都能考一百分,不認真學習了!豆豆呀,你這樣_____________ 是不行的呀!
五、布置作業,情感延續
說得真好,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同學們不僅懂得了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還能把他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老師真高興,課后可以多找一些寓言故事來讀(出示:寓言的書),明白更多的道理。
課后反思:
《揠苗助長》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寓言,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和摹寫人物以及景物,常常能使讀者對描寫對象獲得真切的感受,以至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并喚起情感的體驗。這則寓言情節簡單,但寓意比較抽象,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在這節課中,我設計的教學中,是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語文課。
一、課外閱讀,課內有指導
新課程注重的是積累。平時,我們都在課的最后進行課外拓展,在這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安排了兩次。第一次是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寓言故事,在班級中開一個寓言故事會,讓學生先對寓言感興趣,并初步了解寓言。第二次開頭揭示課題時,讓學生看圖認寓言,最后按要求能把故事講給家長聽、課后再去動手查一查流傳千古的中外寓言。
二、關鍵詞語,讀中感悟
我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詞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教學文章第一自然段時,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巴望”讓學生先找一找“巴望”的近義詞是“盼望”、“希望”,“渴望”,再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巴望”是急切地盼望。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文中農夫的急切心情,由此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還結合課文的重點詞語:“焦急”、“筋疲力盡”、“好像”等等,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把詞語理解與說話訓練有效結合起來。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感悟來詮釋“重點詞”的意思,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