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一些詞語的理解,在學習課文中先內化再外顯。如:“恍然大悟”一詞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說說爸爸不明白什么?后來又明白了什么?,讓學生知道了“恍然大悟”就是由不明白到明白。并讓學生說說爸爸“恍然大悟”后會說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這可以說是這節可的亮點之一。“夸獎”一詞,沒有專門去教學,而是通過醫生夸、爸爸夸、媽媽夸、小伙伴們夸來理解的,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有“斥責”“委屈”也沒有專門進行教學,而是在朗讀中進行理解的,讓學生自己讀、互相讀、男女生,在一次一次的讀中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重點,也是特點,我注重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但是我覺得我還有些不足。朗讀還訓練地不夠扎實。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有層次的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的個性在朗讀飛揚。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母親的生命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媽媽病情十分嚴重,切除闌尾炎手術必須馬上進行,可是昏暗的燈光急壞了爸爸和醫生,多虧小愛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辦法,把昏暗的燈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媽媽的命。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課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學生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培養多動腦、多動手、善發現的意識。
教學本課時,我把閱讀教學重點定為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指導學生充分讀書,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主動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因此,教學時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以讀為本,誘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注意積累詞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本課還安排了拓展練習,有效地實現了課內外的銜接,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促進了學生的積累,提高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孩子們不僅對愛迪生有了新的認識,還從小愛迪生身上學到了,遇到困難與挫折不要慌張,要動腦筋思考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另外本文的插圖形象、鮮明,可以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學時我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學生在閱讀環節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一一揣摩圖中的人物是誰,不同的人物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我在拓展環節安排了說話練習:手術成功后,爸爸會說什么,媽媽會說什么、小伙伴回說什么,學生的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同學們,你們知道電燈是誰發明的嗎?”
“愛迪生!”
在這樣的師生對話后,我帶著孩子們開始學習這一課。
孩子們都知道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可是對他的童年生活卻不是很了解,而本課正是講述的愛迪生7歲時發生的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