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去》說課與設計
1、回顧課文。
教師:通過上節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談各自的收獲。
這個環節是承接上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各自談談上節課初讀課文的收獲,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學會復述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讀、思、說結合的能力。
2、點擊重點詞語,精讀細品感悟體會。
通過學生自己對文中重點詞語的點擊,正好引出文中重點句段,由學生自己質疑——解惑——感悟——品讀,抓住李丹的心理變化:盼望——猶豫——下定決心三個過程來感情讀文,抓住爸爸的語氣變化:急促——贊賞的不同說話語氣進行朗讀體會,加以精品細讀。
3、制造矛盾,激活發散思維,升化認識。
文后的問題是:你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是怎樣做的?這樣的問題,會使孩子們的思維受到課文的影響,大多會說自己和丹丹一樣……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李丹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可老師覺得這樣的選擇對李丹來說多少有點遺憾,聰明的你能為她想一個既能看馬戲又能為爺爺奶奶表演的辦法嗎?”制造矛盾,激活發散思維后,則需在引導上加點“鈣”:“針對大家想的辦法,誰有不同意見?”生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悟出:哪些辦法(推遲表演的、請假等)失信了,哪些辦法(用錄相機拍馬戲、請爺爺奶奶看馬戲表演等)守信,哪種辦法是最合適的?最后回歸到“我必須去”——“不能對老人、同學失信”的主題是已在孩子心中播種下了講信用的種子。
4、聽《巖石上的小蝌蚪》,進行課上隨寫。把學生此刻想說的,想出的另一個結尾寫在《采蜜集》里。
5、課后拓展延伸。把這節課的感受,以《讓我……的課》為題寫一篇日記。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回顧課文。
教師:通過上節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生:談各自的收獲。)二、點擊重點詞語,精讀細品感悟體會。
(生自己對文中重點詞語的點擊,自己質疑——解惑——感悟——品讀,抓住李丹的心理變化:盼望——猶豫——下定決心三個過程來感情讀文,抓住爸爸的語氣變化:急促——贊賞的不同語氣進行朗讀體會,加以精品細讀。)
三、制造矛盾,激活發散思維,升化認識。
(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悟出:哪些辦法(推遲表演的、請假等)失信了,哪些辦法(用錄相機拍馬戲、請爺爺奶奶看馬戲表演等)守信,哪種辦法是最合適的?)
四、聽《巖石上的小蝌蚪》,進行課上隨寫。(生把此刻想說的,或想出的另一個結尾寫在《采蜜集》里。)
五、課后拓展延伸。把這節課的感受,以《使我……的課》為題寫一篇日記。
第二課時 教學實錄與點評
一、回顧課文。
師:通過上節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星期日李丹打扮好要去敬老院表演節目。
生:我知道爸爸叫李丹去看馬戲,可是李丹沒有去。
生:我知道李丹是個守信用的孩子。
生:我知道了李丹是個說話算數,不對老人和同學失信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