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們》教學設計與點評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師:好吧,我們來請幾位同學分別讀讀第三位媽媽的話,然后再講一講你這樣讀的理由。
師:真好,同學們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更可貴的是,你們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做媽媽的,無論怎樣都會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的。哪怕他一點出奇的地方也沒有。“出奇”你們理解嗎?誰愿意講給大家聽?
點評:正面引導自然,不牽強。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問題,表明態度要有依據。
師:下面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課文的下半部分?兒子們在媽媽面前都是怎樣表現的?
“一桶水可重啦!”有多重呢?還有哪些話也是說這桶水很重的?我們該怎樣讀這句話呢?
我們來比較“桶”和“痛”字。(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桶”字和“痛”字,學生跟著寫這兩個字。)
一桶水重得讓三位媽媽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來了。我們再來學習“累”字,看看老師是怎么寫這個字的上、中、下這三個部分的。(教師范寫,學生跟著寫兩次。)
點評:在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識字和寫字,是分散教學難點的好途徑。在比較中,學生會把所要學習的生字學得準確扎實。教師抓住“一桶水可重啦!”來反復讓學生揣摩練讀,突出了文章要為媽媽減重的主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讀書和朗讀指導有側重,教給了學生如何認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有各自的意義。
師:看到三位媽媽這樣累,三個兒子是怎樣表現的呢?我們還是分角色來讀好嗎?
誰還愿意把老爺爺的話再讀一讀?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呢?(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懂得愛媽媽不僅要給媽媽帶來喜悅和快樂,還要幫助媽媽減輕她們的勞累乃至憂愁和痛苦。)
第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翻著跟頭,像車輪子在轉,真好看!
第二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唱起歌來,像黃鶯一樣,真好聽!
跳起舞來,像,!
哪位同學能照上面的樣子再說一兩個句子?
學習“像”字,教師范寫,學生跟著寫兩次。
點評:“照樣子說句子”是本課教材后的一個訓練題,教師沒有照搬而是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對練習題進行了調整,使之更接近于學生的水平。
二、整理全文,鞏固學習過的生字
同學們,我們把課文學習完了,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我們還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寫媽媽們夸獎自己的孩子;第二部分寫兒子們在媽媽提水時的表現。那么我們來說說你最喜歡課文里面的哪一個兒子的做法呢?你想做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三、全文結束,課后作業
回家后你愿意為你的媽媽做一件讓她高興的事嗎?
點評:讀讀、想想、說說、議議、寫寫是教師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主線,自然地將學生的聽、說、讀、寫和動腦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