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們》說課(精選12篇)
《兒子們》說課 篇1
分析教材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里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于“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贊揚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這些文章呢?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 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為他深知:這個沒有什么特長的兒子卻能幫媽媽干活,他才是真正的.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說文章內容,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分角色朗讀。
3、 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讓學生感悟課文以后,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時,要注意感情朗讀。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她平和的心態。這節課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的話是一個教學重點難點。下面,我主要說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
三、 教法學法
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為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復習完生字詞以后,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在幻燈片上寫的表格上的問題。認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新課改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老師是指導、引導他們學習的對象。老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他們讀讀、劃劃、說說。根據課文內容,多讓學生說說“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并會用“一個……一個……另一個……”句式連貫地說幾句話。這環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后,老師再板書問題,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么看法?多讓學生說,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說連貫的幾句話,為以后寫作作為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后,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干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后,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
四、 教學程序(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是復習舊課。老師通過生字卡讓學生復習認讀已學的生字。讓他們組詞、造句,讀句子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接下來第二環節學習課文。先自由朗讀,根據板書表格讓學生劃出三個媽媽介紹自己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拎水的具體表現,這要體現學習主動性,獨立完成,注意閱讀與思考的結合。第三環節討論法學習課文難懂的地方。同桌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兒子?三個兒子,你有什么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這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環節,老師可以巡堂,指導討論。最后讓學生匯報交流情況。老師再根據學習的回答,作歸納。第四環節是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先小組形式讀,然后分角色朗
最后一個環節可以是課文的拓展認識。再次讓學生說說,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自己對待父母是怎樣的。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聯系起來,懂得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兒子們》說課 篇2
教學要求
1. 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課文的語句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重點難點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認識了《三個兒子》這一課的生字和詞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齊讀)
二,理解課文
過渡: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時都在評價自己的兒子.當三個兒子同時出現在眼前時,老爺爺卻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三個兒子》.
1. 學習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邊打水時,三個媽媽分別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兒子的 請聽老師朗讀,邊聽邊做記號.(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問:a. 這個兒子的優點是什么
b. "誰也比不過他"這說明兒子在媽媽心中是怎么樣的
c. "既聰明又有力氣",瞧,媽媽在夸獎自己的兒子呢.請你也用"既……又……"說句話吧.
投影出示:"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問:a. 這個兒子有什么特長
b. "好聽極了"說明了什么
(1)指導朗讀兩位媽媽的話.
(2)指導讀第三位媽媽的話.
(3)指名分角色朗讀三位媽媽的話.
(4)齊讀三位媽媽的話.
2. 學習課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過渡: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她們后邊慢慢地走著,一桶水可重啦!(隨機出示相關段落)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指名表演讀.
(3)喜歡這一段的同學一起讀.
從井邊到家里可遠啦,媽媽拎著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時,媽媽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當三個兒子看到他們的媽媽拎著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時,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
(1)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2)指名讀,隨機出示句子.
(3)播放動畫,指導學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說話.
(4)聯系生活場景照樣子說一句話.
3. 學習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過渡:大家都說得很好,我們再來看課文.當三個兒子都出現在眼前了,這時候一位媽媽又是怎樣夸她們的兒子的,老爺爺又是怎樣說的呢
投影出示:媽媽:"看見了嗎 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么樣啊 "
老爺爺:"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1)教師示范讀
(2) 分四人小組討論:明明三個兒子同時出現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3)指名回答(因為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所以老爺爺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4)指名分角色朗讀老爺爺和媽媽的話.
4. 文中的三個兒子你最喜歡誰 為什么 平時,你碰到媽媽在做事的時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簡評.
四,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從小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人.)
五,實踐活動:從現在起,我們每天至少為長輩做一件事.你還可以把做這些事的感受寫在自己的日記里.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只看見一個兒子
《兒子們》說課 篇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學生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策略:
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是最孝順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認識10個生字。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媽媽的愛》,了解到了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兒子們》。
(板書課題:兒子們)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悟課文的內容
學生:1、自由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
〈1〉請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提一提建議,說說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3〉其他同學評一評。
重點引導學生評兩個比喻句,請同學們談談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
3、齊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
4、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全文。
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內容
1、一起讀一讀課文中的詞語。
(井水、歇著、靈巧、黃鶯、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學習生字,討論記字方法。
3、匯報小組學習成果。
(教認生字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
教師:剛才,同學們互相交流了記字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看誰搶得快”?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9個生字。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三個兒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
“像、痛”的書寫。
教學準備:
板書用貼圖、寫字本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
1、學習第1~6自然段
感謝同學們為字寶寶找到了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認識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好,誰能把1到6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三個孩子在媽媽心目中是什么樣的?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個兒子:靈巧,有力氣
第二個兒子:唱歌好
第三個兒子:沒什么出奇的
前兩個媽媽夸了自己的兒子,你們的媽媽夸你們嗎?是怎樣夸的?還記得媽媽當時的心情嗎?請大家用這種心情和語氣讀讀媽媽夸兒子的話。
第三個媽媽沒夸自己的兒子,應該怎樣讀?誰來讀讀她說的話?
如果只聽三個媽媽說,你最喜歡三個兒子中的哪一個?
2、學習課文7~13自然段
出示課文最后一段:“哦,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呢?”這個兒子指誰?想知道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7-13自然段,記住媽媽和兒子的動作語言,老師一會要請小演員來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評價
先來說說三個媽媽表演的怎么樣?應該怎樣演呢?讓我們來看看書中描寫媽媽提水動作的幾句話,(教師邊表演邊范讀),和你的同桌一起讀這段話。
再來評評三個兒子表演?讓我們來看看書中三個兒子的表現,誰來讀?
這次,誰想當小演員啊?
采訪游戲:請三位媽媽留下,還有剛才的三位媽媽到前面來,我是二年一班的記者,我想采訪一下幾位媽媽,提水時有什么感受?有兒子幫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沒有兒子幫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觀眾朋友們故事讀到這里,你最喜歡哪個兒子?如果你是三個兒子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表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贊,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幫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讀了全文,你認為應該怎么愛自己的媽媽呢?
五、歸納總結
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應該知道為人子女,第一,應當積極上進,成為有出息的人,為媽媽爭光;第二,要在接受媽媽愛的同時,懂得回報媽媽,并懂得回報媽媽并不是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就夠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過點滴小事去體貼媽媽,心疼媽媽,把對媽媽的愛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我說得對嗎?我們說到做到,今天的作業是每位同學回家后,都幫媽媽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寫到日記里,明天課前我們集體交流。
板書設計:
兒子們
一個翻跟頭
兒子們
一個唱歌
一個提水
《兒子們》說課 篇4
教學目的:
1、讓同學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同學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同學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同學進入情景當中來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的家長夸過你們嗎?今天我帶大家認識幾個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們夸一夸。
二、學習認讀生字
1、讓同學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給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讓同學討論用怎樣的方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4、同學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評。
三、教同學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同學說說自身認識哪個字在哪里見過。
3、開展組詞競賽活動。
4、分析字形,指導同學書寫生字。
四、初讀課文
1、讓同學自身試著讀課文。
2、說說你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3、請大家找自身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兒子們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讓同學個別讀課文。
2、其它同學評價。
3、教師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媽媽夸小朋友時驕傲的神氣,還有文中幾處問話的地方。
4、再讓同學讀課文,教師評價。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同學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扮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譽,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協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請大家說說你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和體諒媽媽的。
板書設計: 兒子們
一個翻跟頭
兒子們 一個唱歌
一個提水
《兒子們》說課 篇5
一、導入
1.師:誰認識這兩個字?(板書單元題目:媽媽。學生讀詞。)
2.師:我們都有一位愛自己的好媽媽,你能說說媽媽平時是怎么關心照顧你的嗎?
生:?媽媽幫我洗澡洗衣服。
?媽媽做飯給我吃。
?媽媽早上送我來上學。
3.師:媽媽可真好,為我們做了這么多的事情。媽媽這么關心我們,愛我們,媽媽為了我們這么辛苦,我們能為媽媽做點什么呢?
生:我要幫媽媽洗碗、掃地、倒水給媽媽喝、幫媽媽盛飯。
[引導學生回憶媽媽平時是怎樣關心照顧自己,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感激、熱愛之情。]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怎么對待自己媽媽的。在讀課文中如果遇到了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生答)
師:你們的辦法真多。那就選你喜歡的辦法去解決你不認識的字吧!
(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
師:你能試著讀給大家聽聽嗎?(會讀的同學站起來讀課文。生生互評)
2.師:你們讀得真好!看看這些字寶寶你們記住了多少?(課件出示生字)
師:你會讀這個字嗎?請你帶全班同學讀。
師:在這些字寶寶中,你們記住了很多字。你是怎樣記住的?
生:我記住了“嗓”字。嗓子在嘴巴里,所以是“口”字旁。它的右邊上面是三個“又”字疊起來,下面是個“木”字。
生:我記住了“甸”字。把“句子”的“句”字中間的口字換成田字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記字的方法又多又好。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得又快又準。(課件出示打亂順序的生字,學生比賽讀。)
[培養學生運用各種方法去識記生字,練習獨立識字。]
師:把這些字寶寶放到課文當中去,你再讀一讀,看誰能把課文讀通順。(學生再次輕聲自由讀文。)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師:(課件放插圖)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見有一個兒子幫媽媽提著水桶往家里走,有一個兒子在唱歌,有一個兒子在翻跟頭。
師:在課文里有三段話是寫三個兒子現在的表現,找一找,并讀一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愿讀。生生互評。)
(課件出示語文天地里面的“金話筒”照樣子說一說)
師:你們讀得很有感情。你能像這樣說一說嗎?(學生用“像”說話。)
(學生在熟讀句子后明白“像”的意思,模仿例子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生:我看到三位媽媽很高興,因為她們都在笑呢!
生:我還看見有兩位媽媽在說話呢!
師:你們的觀察真仔細,你猜猜她們在說什么?
生:她們說“好累啊!”
生:她們說“我兒子真棒!”
生:她問“你兒子是哪一個呢?”
師:媽媽是怎樣夸獎自己的兒子的,在課文中找一找。并試著用媽媽的語氣讀一讀。
師:媽媽們多愛自己的兒子啊!
生:不對,第三位媽媽不喜歡她的兒子。她都不夸他。
生:第三個媽媽是喜歡他的,她只是不說。
生:第三個兒子又不會唱歌,又不會翻跟頭,媽媽當然不會喜歡他了。
生:可是他給媽媽提水,老師說“幫助同學是好樣的”,幫助媽媽也是好樣的,媽媽一定喜歡他。
師:是啊,第三個兒子幫助媽媽提水讓媽媽休息,他知道關心媽媽,媽媽肯定是喜歡他的。(讓學生明白第三位媽媽雖然沒有夸獎自己的兒子,但媽媽是喜歡她的兒子的。)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見老爺爺了。
師:三位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兒子,看到他們的表現都很高興,可老爺爺卻說“我怎么好像只看見一個兒子呢!”為什么這樣說?(每組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媽媽提水很辛苦,第三個兒子幫媽媽提水,媽媽就可以休息一下了,我也贊成第三個兒子的做法,因為他關心媽媽。
(比較三個兒子的做法,讓學生明白只有關心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才是最愛媽媽的好孩子。)
(課件:放歌曲《好媽媽》)
師: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來,我們一齊唱一下這首兒歌《好媽媽》。
四、聯系實際生活,指導行為
師:媽媽愛我們,關心我們,我們也要愛媽媽,關心媽媽幫媽媽做自己能做的事。今天回家后大家為媽媽做一件事好嗎?
(學生在明白道理后,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去做一個愛媽媽、關心媽媽的好孩子。體現了語文的人文精神。)
《兒子們》說課 篇6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人都有一位愛我們、疼我們的媽媽。她們為了我們含辛茹苦,奉獻著無私的愛。而作為兒女的我們,能為我們偉大的媽媽做些什么呢?
生1:我寫完作業幫媽媽做過飯。
生2:我在家經常幫媽媽收拾屋子,媽媽還夸過我昵!
生3:老師,我們在一年級時,學了《馬莎長大了》,您告訴我們要懂事,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給爸爸媽媽打了一盆洗腳水,他們特別高興。
師:你們都能做一些簡單的勞動,減輕父母的負擔,老師聽了很為你們高興。今天我們來學習《兒子們》,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與學生談話,品味媽媽的艱辛,勾起學生對媽媽親切的愛,乃至讓他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我們自己試著來讀一遍課文,好嗎?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2.把你圈畫出來的字和小組同學說一說,并把不理解的詞放在小組中交流。
3.課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樣記的?
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讀“啥”,干啥的啥。
生3:“巧”:靈巧的巧。我用“靈巧”說一句話: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生4:“提”:提東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這兩個字都有“甬”字。“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同桌互讀。輕聲讀課文,和同學們說一說,文中講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生1: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夸獎自己的兒子。
生2:(反駁)只有兩個媽媽夸了,第三個媽媽什么也沒有說。
師:她為什么不夸自己的兒子,是她的兒子不好嗎?
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兩位媽媽那樣愛說吧!
生3:第一個孩子會翻跟頭,第二個孩子唱歌像黃鶯一樣好聽
師:那第三個孩子有什么本事?
生4:他把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師:他不怕累嗎?為什么不讓媽媽提呢,媽媽可是大人呀!
生5:因為他心疼媽媽,不想讓媽媽受累。
生6:老師,我知道他才是個懂事的孩子。
【合作交流、討論,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個個參與學習,個個奉獻思維結果。】
四、演繹課文,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表演課本劇,生生互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么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同時也體會到學習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
2.從這個故事中,你想為媽媽做點什么?
《兒子們》說課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爺爺說他好像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體會到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兒子們》(板書課題)。大家看到這個課題也許有問題要問,別著急,先用心聽老師讀課文,看能不能在聽讀的過程中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說說自己的問題和已經找到的答案,還可以提出未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問題是“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等,可考慮將問題保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漸解決。
【欲揚先抑。安排短暫的等待是為了學生學習在傾聽中增長見識,在沉默中學習思考。】
三、自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請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一讀,爭取讀通,讀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用鉛筆把它劃出來,在想辦法認讀。(老師巡視,注意提醒學生對不認識的字,一定要先劃出來,再想辦法認識。)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共16個生字,出示15張卡片,其中“沉甸甸”以詞語形式出現),請學生開火車認讀,并希望學生能在讀字后,再用它組一個詞,對“沉甸甸”一詞可放在最后出示,不僅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還要學生了解該詞的意思(這里如果學生體會不到位,老師可順手拿起身邊的一本書問學生:“這本書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再接著搬動一下桌子或講臺問學生:“老師要搬動的這張桌子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通過對比,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
(2)同桌合作,互相聽一聽對方讀課文,看看是否還有不認識的字。
四、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l.談話:同學們,聽著大家朗朗的讀書聲,我知道,許多同學都能流利地讀課文了。下面,我要請兩名同學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不過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第一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井邊發生的事,第二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路上發生的事。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3.提問:誰能說說文章先寫了什么,然后又寫了什么?
【課文內容明顯分為“媽媽夸孩子"和“孩子們在媽媽面前的表現”兩部分,把判斷內容起止的權力交給學生是對他們的尊重。但是,讓二年級的孩子們直接說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如果將文章內容分為兩部分,不僅滲透了“文章是分層次寫的”這一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很快讓自己的注意力有效,找到研究的目標,也便于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這樣的處理方式我認為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主動幫助。】
4.學生的回答,分別學習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學習前半部分:
(1)請學生拿起筆,在“媽媽們夸兒子”這一部分找一找,劃一劃,看媽媽是怎樣夸兒子的?
【老師巡視,一定要引導學生動筆去找,別看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但教師正是要借助這一點,去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習慣】
(2)比一比:請學生試著用媽媽們的語氣把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看誰讀得像。
【比一比的目的的是讓學生在體驗媽媽們語氣的過程中體會媽媽們對孩子的愛。這里要特別關注學生對第三個媽媽的話的反應。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保留意見,隨著課堂進程的深入,學生會有新的認識的。】
學習后半部分。
談話:同學們,聽了這些媽媽們的話,誰能說說自己最喜歡那個媽媽,為什么?
(1)請學生動筆劃出“孩子們在媽媽面前的表現”,并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討論:你喜歡哪個孩子的表現,為什么?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此時,如果學生的匯報只注重結果,可引導學生注意一些句子,如“—桶水可重啦!三個媽媽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來……”“沉甸甸”等,使學生在有意與無意間去深入閱讀課文。最終意識到:好孩子,不光是讓媽媽高興,更重要的是在媽媽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盡自己的力去幫助她。)
四、總結課文,質疑。
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請學生談一談,讀了這個故事,自己還有哪些問題?
五、指導寫字。
1.請學生指著課后生字讀一讀,看一看,說說自己能把哪個字寫得漂亮、美觀?
2.學生先練一練,然后指名個別學生到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田字格里寫一寫,提醒其余的學生注意觀察,最后評一評。
3.請學生在作業本上,將每個生字抄寫三到四遍,會組詞的還可以寫一個詞語。
《兒子們》說課 篇8
《兒子們》教學反思
《兒子們》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比較容易學習。課堂上我通過學生自學生字詞后,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媽媽是怎樣夸自己的兒子的?二是兒子們是怎樣做的?并指導學生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來學習。學生很容易地理清課文的脈絡將課文學懂了。看到同學們一個個眼睛發光,小臉上充滿了喜悅,我也顯得異常激動。于是,我又抓住這一時機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三個兒子里你最喜歡誰?”目的是為了達到教育學生懂得“孝順是一種美德”這一學習目的。同時也為讓學生理解課文里老爺爺說的話:“有三個兒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見一個兒子呢?”于是,我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先在小組里談自己的觀點,進行匯報。
學生們的匯報結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覺得第三個兒子孝順媽媽,喜歡他。也有個別學生喜歡第一個兒子,覺得他跟斗翻得好;喜歡第二個兒子,覺得他歌兒唱得好。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我沒有強求這些學生的答案與大多數學生一樣。讓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從孩子們的回答可以看出是他們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這正好與這一目標相吻合,把學生的課堂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來的同時,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他們有自己的見解。這一堂課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彰顯了個別學生的個性,同時這一個性的發展還帶動了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是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利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這次課程改革使我充分感到老師的教在變,學生的學也在變,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成長
很容易地理清課文的脈絡將課文學懂了。看到同學們一個個眼睛發光,小臉上充滿了喜悅,我也顯得異常激動。于是,我又抓住這一時機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三個兒子里你最喜歡誰?”目的是為了達到教育學生懂得“孝順是一種美德”這一學習目的。同時也為讓學生理解課文里老爺爺說的話:“有三個兒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見一個兒子呢?”于是,我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先在小組里談自己的觀點,進行匯報。
學生們的匯報結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覺得第三個兒子孝順媽媽,喜歡他。也有個別學生喜歡第一個兒子,覺得他跟斗翻得好;喜歡第二個兒子,覺得他歌兒唱得好。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我沒有強求這些學生的答案與大多數學生一樣。讓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本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從孩子們的回答可以看出是他們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這正好與這一目標相吻合,把學生的課堂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來的同時,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他們有自己的見解。這一堂課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彰顯了個別學生的個性,同時這一個性的發展還帶動了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是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利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這次課程改革使我充分感到老師的教在變,學生的學也在變,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成長
《兒子們》教學反思
《兒子們》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并且在教學中實實在在地教學生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及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的方法。
2、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為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因此在預習生字詞的基礎上,隨文只是理解一些難以記憶,理解的詞、字,重點放到用讀來理解課文上。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放手讓學生讀讀、劃劃、說說。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說說“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還讓學生一起回憶在搞衛生時親自去提水的那種沉甸甸的感受,幫助讀好句子,理解課文內容。并在教學中滲透比喻句的學習。
3、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后,再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么看法?讓學生說,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說連貫的幾句話,為以后寫作作為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后,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干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后,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體貼勞累的母親和孝敬母親。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我在講課中未加以處理,這樣就是課文的完整性出現了殘缺,同時對于媽媽夸獎三個孩子的話未和后面三個孩子的表現進行聯系,對于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愛媽媽沒有起到導的作用,這都是以后教學中要繼續研討和改進的。
《兒子們》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的故事,班上每個孩子都能講,所以故事的內容是很熟悉的了,第一課時解決讀通讀順的時候較為順利,只是很多孩子容易添字漏字,“沉甸甸”的甸讀不準音。在第二課時圍繞三個孩子的品行和特點展開討論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各有各的本領,孩子們說也值得學習,確實這樣,可是第三個孩子那種懂事、體貼的優點是不是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呢,最后孩子們說要結合三個孩子的優點,共同學習。這和我們慣有的目標不一致了,怎么辦?是對還是錯呢?我突然想到,語文的學習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的,因此,我鼓勵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也提醒自己要隨時把握課堂上思維的動態,與時跟進。
《兒子們》說課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16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將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體會到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教學建議:
1、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最好與家長取得聯系,請他們務必給自己的孩子表現愛心的機會。
2、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的,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媽媽。愛是相互的。特別通過后半部分理解三個兒子的表現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別的,翻跟頭與唱歌也許是表演給媽媽,也許是得到媽媽的稱贊;幫媽媽提水桶卻是出于關心媽媽、體諒媽媽和幫助媽媽,所以從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個兒子才稱得上真正的好兒子。
3、在處理課后思考題: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要引導學生不要簡單地肯定一個否定另外兩個,著重引導學生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4、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反復朗讀有關三個孩子表現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拓展練習: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提像累
是象田
二、選字填空。
1、 像 象
我怎么好只看見一個兒子呢?
我很喜歡大。
2、 呢 吧
喏,看見了!
有啥可說的?
三、照樣子寫句子。
第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翻著跟頭,像車輪子在轉,真好看!
第二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唱起歌來,向黃鶯一樣,真好聽!
第三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準備:
字詞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有一位愛我們、疼我們的媽媽。他們為了我們含辛茹苦,奉獻著無私的愛。作為兒女的我們,能為我們偉大的媽媽做些什么呢?
估計學生會有下面的想法“
1、幫媽媽做飯。
2、幫媽媽打掃衛生。
……
教師小結:你們都能做一些簡單的勞動,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很為你們高興,今天我們來學習《兒子們》,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試著讀課文,努力把字音讀準,讀通課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詞畫下來,多讀幾遍。
2、把生詞讀給讀給同桌聽一聽,不理解的詞語在小組中交流。
3、請幾名同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方法由小老師自己選。也可以介紹自己的識字經驗。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讀”啥“
”提“提東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對比記憶。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課件放插圖)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見一個兒子幫媽媽提著水桶往家里走,有一個兒子在唱歌,還有一個兒子在翻跟頭。
2、在課文里有三段話是寫三個兒子的表現的,找一找,并讀一讀。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愿讀,生生互評。
4、課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導學生用”像“說話。
第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翻著跟頭,像車輪子在旋轉,真好看!
第二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讀有關三個兒子表現的句子,重點體會第三個兒子愛媽媽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兒子,媽媽們會說些什么呢?再讀課文讀讀有關句子,說說讀明白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有關媽媽說的話,理解前兩位媽媽那種驕傲自豪的語氣,并有感情地讀出來。第三個媽媽為什么不夸獎自己的孩子呢?是因為她的孩子不好呢?還是她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呢?引導學生充分交流、討論。
7、引導學生質疑。
例如: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孩子?
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明白,只有關心媽媽,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才是媽媽最喜歡的好孩子。
(課件播放歌《好媽媽》)師: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讓我們一起唱這首兒歌——《好媽媽》。師生隨音樂邊唱邊跳。
四、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表演課本劇。
小組內表演 推薦全班表演 隨機評價
2、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為媽媽做些什么?
《兒子們》說課 篇10
之二
北京市海淀區北航附小 續軍榮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是最孝順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認識10個生字。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媽媽的愛》,了解到了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兒子們》。
(板書課題:兒子們)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悟課文的內容
學生:1、自由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
〈1〉請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提一提建議,說說應該讀
出什么樣的語氣。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3〉其他同學評一評。
(當評到兩個比喻句時,教師及時請同學們談談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
3、齊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
4、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全文。
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內容:1、一起讀一讀課文中的詞語。
(井水、歇著、靈巧、黃鶯、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學習生字,討論記字方法。
3、匯報小組學習成果。
(生生教認生字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
教師:剛才,同學們互相交流了記字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看誰搶得快”?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9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像、痛”的書寫。
教學準備:板書用貼圖、寫字本
教學過程 :
一、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班內進行小組間的朗讀競賽。
3、其他同學做小評委,進行評讀。
二、進行重點字的書寫指導。
1、出示需要書寫的幾個字,請同學仔細觀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說一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漂亮。
3、自己在練習本上練習。
4、請同學評一評,及時反饋。
>
《兒子們》說課 篇11
《兒子們》教學反思
《兒子們》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的結尾發人深省——“哦,有三個兒子?”老爺爺說,“我怎么好像只看見一個兒子。”課堂上我通過學生自學生字詞后,我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許多同學提出了相同的問題:不是有三個兒子嗎?老爺爺為什說他好像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讀通課文后還沒有辦法理解課文。
于是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媽媽是怎樣夸自己的兒子的?二是兒子們是怎樣做的?并指導學生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來學習。學生很容易地理清課文的脈絡。通過指導朗讀第一部分,學生體會到了三個媽媽都深愛著自己的兒子。通過第二部分的學習,學生又體會到了媽媽們的辛苦,此時,她們最需要的是得到幫助。而三個孩子的表現卻不一樣。我見時機成熟才開始讓學生討論:老爺爺為什說他好像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此時的討論非常熱烈。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只有懂得關心媽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媽媽,才是正真的愛媽媽。最后我又讓學生說說三八婦女節快到了,你準備怎樣去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回答很樸實,從中也看得出,他們正真理解了課文。
《兒子們》說課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是最孝順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認識10個生字。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媽媽的愛》,了解到了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兒子們》。
(板書課題:兒子們)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悟課文的內容
學生:1、自由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讀課文:
〈1〉請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提一提建議,說說應該讀
出什么樣的語氣。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3〉其他同學評一評。
(當評到兩個比喻句時,教師及時請同學們談談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語文天地中的練習。)
3、齊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好象只看見一個兒子?
4、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全文。
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內容:1、一起讀一讀課文中的詞語。
(井水、歇著、靈巧、黃鶯、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學習生字,討論記字方法。
3、匯報小組學習成果。
(生生教認生字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
教師:剛才,同學們互相交流了記字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看誰搶得快”?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9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像、痛”的書寫。
教學準備:板書用貼圖、寫字本
教學過程:
一、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班內進行小組間的朗讀競賽。
3、其他同學做小評委,進行評讀。
二、進行重點字的書寫指導。
1、出示需要書寫的幾個字,請同學仔細觀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說一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漂亮。
3、自己在練習本上練習。
4、請同學評一評,及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