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天地一》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要求:知識與技能
1.從舊字中發現形聲字的特點。
2.掌握、運用并積累成語。
3.正確運用逗號和句號。
4.閱讀短文,學會養成好習慣。
5.學改錯別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填、說積累字、詞。
2.通過讀認識并運用逗號和句號,從讀短文中認識到壞習慣帶來的不便,逐步養成好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比、填、說、讀發現語文知識的特點,在實踐中運用它。
2.在讀、議、改中養成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選詞、說詞、填空。
2.逗號和句號的運用。
3.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在比、讀中發現組字的方法并進行學習。
2.填、選詞并選一個造句。
3.能恰當地填上形容詞。
教學重、難點:.選詞、說詞、填空。
教學方法:發現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會發現
1. 教師卡片出示:功——工膽——旦
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這兩個字的一邊表音,一邊表意。
2.再出示一例由學生發現。
3.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讀一讀。
二、填詞并造句
1.出示一個例子:一聲不響
讓顯示齊讀并說說它的意思
2.仿例寫幾個詞語,如:
一動不動 一字不錯 一言不發
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 ……
3.讀詞并記住幾個。
4.選一個造句
一聲不響——小明一聲不響地坐在座位上。
同學們,一個完整的句子應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回答。
三、說詞填空
1.出示例子
“認真地背誦”齊讀后,引導學生觀察并說說填詞時應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應注意所填的詞要恰當。
2.仿照例子寫一寫(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匯報,互相訂正
四、布置作業完成第五頁的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運用逗號和句號。
2.閱讀短文,議一議怎樣改掉壞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逗號和句號的運用。
2.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學方法:發現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正確運用逗號和句號
1.出示“,。”讓學生辨別。
2.幻燈出示句子,要求填上“,”和“。”
(1)過了一陣()來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發現小樹苗( )便歡呼起來( )
(2)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匯報,互相訂正
4.討論一下,怎樣用逗號和句號?
學生自由回答,互相補充
5.師生總結:該用句號的地方,可以想以下問題:
(1)這個句子的意思完了沒有,完了用上“。”
(2)這個句子的下一句的底一個詞是否含有名稱,如猴、他、我等,有前一句則可以畫上“。”
二、閱讀短文
1.學生自由朗讀短文。
2.默讀短文,思考:林卡是怎樣上學去的?
3.學生自由回答,互相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