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盒彩筆》教學實錄、課后反思
師:選擇你喜歡的活動,好嗎?
1、有感情朗讀課文。(一顆五星)
2、搜集名字名畫,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兩顆五星)
3、我也做個小畫家,畫一幅畫,并在旁邊編上自己的小詩。(三顆五星)
[評:課外活動的自由選擇,為不同的提供了發展的空間。評價星的激勵,讓孩子們對于課外活動興趣盎然。]
八、教學反思:
看完自己的講課錄像,感覺應該經常這樣做,把自己上課的過程錄下來,及時看看,及時反思,就像一面鏡子,時時看清自己的教學行為。
感覺在這節課中,首先自己能最大地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發言,針對孩子的回答做出調控。能聯系孩子的生活,來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第二,閱讀課--讀書交流會!孩子的回答,總有自己的見解,在尊重孩子個性回答的同時,我總是很委婉地告訴孩子,比較正確的答案。我發覺,我們班大多數孩子很愿意討論,在爭論中,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有的意見并不是很成熟。能有這份自信很好,學習,就應該是大家參與的事情,讀書,就應該是平等融洽的讀書交流會。
第三,我和孩子同學習。當我背得不熟練時,孩子為我評價時,也是我最感動的時候。當孩子說:“老師,沒關系,你回家好好練,明天你一定會背得很熟練。”我很不好意思,因為緊張,讓我忘了詞,因為孩子的理解,堅定了我講好課的信念。我感覺,我與孩子,是朋友。是一同學習的朋友。
第四,情,在課堂上流動。在讓孩子仿寫兒歌時,孩子們說得不錯,都寫出了自己的理想,姜峰寫得最讓我感動,他說:“我畫了最好的醫院,為了孫玉愷不再得病。”我看了,心中酸酸的,孫玉愷是一個弱智的孩子,姜峰心中是多么的同情他。他多希望有一座好醫院,能治好孫玉愷的病。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無助的渴望!淚水涌上來,孩子,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我在備課過程中始終將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位置,堅持學生想學什么,學生應該學會什么,學生能夠學會什么,一切為了學生服務的教學理念。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運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注重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不同情感體驗。文本與繪畫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突破難點。學生在此環節,興致很高,勾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文本與繪畫相互對照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激起了求知的欲望。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所以課上我引導學生在多形式,多次數的朗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想像,在情境中想像,在讀中鑒賞。并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造想像的時機,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如聽文閉上眼睛想像,學習小作者大膽奇特的想像,利用做小詩人激勵想像,課上,學生想像的翅膀展開了。與此同時,課上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寫字教學也落實到實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不足:
課上由于時間必定有限,要想把自己的授課內容完全體現是不容易的。如課上在指導寫字時,我很想根據學生的意圖,把不同結構的字各自指導一個,然后再讓學生按照同樣的方法仿寫一個,但由于時間有限,沒有能夠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