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母親的恩情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9《母親的恩情》(p52)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文包詩。文章通過文本的描述,再現了《游子吟》的創作情景,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讀悟,理解詩歌的意思,感受詩中所包含的情感。課文文共有5個自然段,1~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這首小詩共三句,第一自然段再現了前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燈下“密密縫”,讓人領悟到“意恐遲遲歸”的辛酸。這兩句詩比較形象和直觀,學生較易理解。而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難點,理解第3自然段便是解決這一難點的突破口。全文共三幅插圖,插圖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每一幅插圖都很好地再現了每一自然段(1~3自然段)的情境,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合理地利用課文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為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服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綠線內的5個生字。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游子吟》。
3.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4.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教學具準備:生字詞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讀熟課文,結合文、圖,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掌握寸、永的筆順。
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能聯系課語文內容,說說《游子吟》的意思。學習余下的生字。會用“忙著”造句。
第三課時:鞏固前兩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情導入,誘發感恩。
1.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一塊唱首歌好嗎?——《世上只有媽媽好》
2.我們叫“媽媽”還可以用什么來稱呼她呢?——引出“母親”并板書。
3.聽(唱)過這首歌之后,假如你的媽媽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話要說?——引出“恩情”并板書。
4.在唐代有一名著名的詩人叫孟郊,他為報答自己的母親的恩情寫了一首詩叫《游子吟》,那么他是怎么寫這首詩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補充完課題)9 母親的恩情,看看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恩情
1.學生自讀課文。(給孩子讀兩遍的時間)
(隨機教會村小孩子正確的良好的讀書方法)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本課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2)將生字再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感悟恩情。
1.出示小黑板(寫有《游子吟》),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從課文中哪些地方能再現詩歌意思?根據學生回答,重點讀悟1、3自然段。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說一說通過這一自然段的讀,你讀懂了什么?
(2)教師補充有關“臨行密密縫”的資料。
(3)結合課文和插圖,說一說詩歌前兩句的意思。
3.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1)說說讀了這兩自然段之后,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結合文、圖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四、指導寫字。
1.指導書寫“寸”“永”。
2.學生描紅。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