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教學案例談“自主、合作、探究”
《木蘭從軍》的教學過程,經過“自主”、“合作”兩個階段,學生對課文基本內容,對花木蘭的形象已經大致了解了。為了進一步強化花木蘭女英雄的形象,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識,于是,便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內涵:
師:文中除了“北方經常發生戰爭”、“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小”這三個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使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呢?
生:“我理應為國為家分憂”也是花木蘭決定從軍的原因。
師:對啊!先前討論的那三個原因,僅僅是實際情況而已,被迫替父從軍;而從“理應為國為家分憂”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花木蘭就是想從軍,保家衛國。
生2:花木蘭認為,從軍就是為國為家分憂,是理所當然的,應該的!
師:說得真好。你對“理應”兩字讀得真透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花木蘭真不愧是——
生齊聲:一位女英雄。
師:木蘭為了要從軍,“說服了家人”,她是如何說服家人的呢?
生1:父親,您年老多病,怎么打得過兇猛的敵人呢?
生2:我雖然是個女子,但是從小就喜歡習武練功,我可有一身高超的武藝哦!
生3:母親,你不舍得女兒從軍,難道就舍得年老多病的父親去嗎?
生4:弟弟,你快快長大,在家要替姐姐好好孝順父母。
……
師:是啊!花木蘭為了要替父從軍,想出了好多理由去說服家人,真不愧是——
生齊聲:一位女英雄。
師:花木蘭征戰多年,立下了赫赫戰功,真不愧是——
生齊聲:一位女英雄。
薩特有一句經典名言: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新課標強調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木蘭從軍》的教學過程,我就是盡可能地履行這一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