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重點、難點:理解《游子吟》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教學過程:
談話,整體感知
1、小朋友,今天,我們談話的題目是母親(板書母親),母親也就是我們親愛的媽媽。媽媽愛你嗎?能舉個例子說說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嗎?
2、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讓我們深情地呼喚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稱呼——母親(齊讀兩遍)。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板書課題,齊讀)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唐帶詩人孟郊就是一個把母親恩情永遠銘記在心的人。在他50歲時,寫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cai出示詩句,誰能飽含深情地朗讀一下。(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感悟真情
1、師:短短的一首小詩,字字句句流露出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今天,我們進一步來體會這份濃濃的深情。
cai圖片,問: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她縫得怎么樣?
師:課文第一段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cai出示第一段)自由讀讀這一段,說說哪些詞句讓你感動?
(1)根據交流引導:“一針針一線線”,從這個詞語中感悟到了什么?適時講民間習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歸期就會延遲,母親把一針針一線線密密地縫著,是為了讓兒子早點歸來)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指名練習朗讀,師評價。
(2)“夜深了”從這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靜,怎么讀好這個詞語?
(3)你們能把這句句子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母親把她的愛都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到了衣服上。她一邊縫一邊會想什么呢?cai出示“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①哪位女同學做做孟郊的媽媽,讀好這句話。評價(要讀出擔憂,牽掛之情)②后面有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4)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深情,讓我們用擔心的語氣讀好這一段。(齊讀)
2、過渡:衣服縫好了,這時,天已經亮了。母親把衣服放進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兩人,依依惜別。
cai出示圖片,交流: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叮囑的話語有很多很多,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cai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讀讀這句話,交流,你從這句話中,聽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師總結:是啊,愛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過朗讀體會出來嗎?
聽了母親的話,孟郊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什么叫“濕潤”?為什么孟郊的眼睛會濕潤?
師總結:是啊,這是不舍的淚,擔心的淚,愧疚的淚!母親年紀大了,多么需要兒子陪伴在她身邊啊,孟郊卻不得不遠行,誰來讀好這句話,練習朗讀。
師:這真是——cai出示古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讀了文章,再讀這兩行詩,你懂它的意思了嗎?課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寫這兩句詩的呢?
師總結: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為遠走他鄉的兒子做衣服,針腳縫得又細又密,只怕兒子回家遲了。一邊想象一邊用你的真情去讀好這兩句詩,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