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征兵,這是國家的憂;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沒到當兵的年齡,這是家的憂。教學中,我及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學生們演演父親、母親、弟弟,他們會說些什么?而木蘭聽了他們的話后,又是怎么回答他們的話的,讓孩子深入地揣摩木蘭的心理活動,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為什么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處在特定的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為國為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學生說的頭頭是道,也更加欽佩這位女英雄。這時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在一系列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
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們年級組織學生觀看了動畫片《花木蘭》,這對后面的教學起了很大的幫助。
課伊始,我問孩子,什么叫“從軍”,學生們支支吾吾,顯然多這個新名詞不能很好的理解,就算有的學生會講,也是浮于表面,所以,我首先讓學生找出木蘭從軍的句子,再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從軍”一詞,學生們比第一次的理解滲透了多了。接著,引導他們讀讀木蘭在從軍中的颯爽英姿,這對認識木蘭這個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向學生介紹了當時女子不能從軍的背景。當然,有學生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么木蘭要從軍?于是就扣住了“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等詞語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讓學生對木蘭產生由衷的敬佩。
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教學時利用這些“空白”之處正好引導學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蘭的品質,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書后安排了一項想象作業“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借助這個作業,我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征兵,這是國家的憂;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沒到當兵的年齡,這是家的憂。教學中,我及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學生們演演父親、母親、弟弟,他們會說些什么?而木蘭聽了他們的話后,又是怎么回答他們的話的,讓孩子深入地揣摩木蘭的心理活動,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為什么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征入伍是男的事情,但處在特定的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為國為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學生說的頭頭是道,也更加欽佩這位女英雄。這時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在一系列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