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課堂實錄
一、 導入新課、質疑課題。
師:這節課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木蘭從軍》,來,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板書課題)字寫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應該這樣。
齊讀課題(進行齊讀指導。)
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木蘭是誰?
生2:木蘭去哪里從軍?
生3:木蘭為什么去從軍?
……
二、 讀文識字,理解詞義:
師:好,現在就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問同學、問老師、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師:這些都是很好的識字方法,,現在就用你們喜歡的方法認讀生字、讀通課文。
(學生按要求讀文識字。)
師:通過讀課文,這些問題你弄明白了嗎?
學生讀文后談自己解決的問題:
生1:我知道了木蘭是誰?木蘭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蘭去哪里從軍?她去邊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蘭為什么去從軍?因為爸爸年老多病,無法出征;弟弟年幼,還不到當兵的年齡。為了國家應該去打仗。
生:……
師:你們真棒!這么短的時間就解決了這些問題,那詞語認識了嗎?
(學生齊答:認識了。)
師:你們看!(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誰會讀?
(指名學生讀。)
師:(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詞語。)現在還會嗎?
(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
師:都想讀,那我們玩一個“開火車”的游戲吧,每一豎排就是一列火車,看哪列火車先開起來?
(指一列火車。)
師:全讀對了,“優秀火車隊”的稱號獎給你們!
(再開兩列。)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那有沒有不懂的?
學生提出不懂得詞語,共同理解。
生:老師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藝”是什么意思?
師:誰知道?(指名回答)
生2:“一身好武藝”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別好。
師:說的對!現在我們都來讀一讀含有“一身好武藝”的句子,(學生讀)想:木蘭有“一身好武藝”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藝呢?
生:騎馬、射箭、摔交……
生1:老師我不知道“戰爭”是什么意思?
生2:老師我知道,“戰爭”就是兩個軍隊在一起打仗。
師問生1: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
生2:點頭。
生:“一份公文”是啥意思?
師:“一份”懂嗎?(懂)現在我們就來突破“公文”。誰知道?
生1:“公文”就是皇上給木蘭家來的一份文件。
生2:是政府給他家來的一份通知。
教師給予肯定:你說的對,只不過當時不叫“政府”,而是“官府”。你們想一想這份文件上寫的是什么?
生:就是讓木蘭的爸爸去打仗。
生:老師啥叫“代替”呀?
師:你不知道啥是“代替”,沒關系,我們放在課文中理解,都找一找“代替”所在的句子。
(學生讀“代替”所在的句子。)
生:老師我知道什么是“代替”了,就是應該木蘭的爸爸去,現在木蘭替爸爸去,這就是“代替”。
師:對了,還有不懂的嗎?
生:“戰袍”我不懂。
生1:老師我知道,就是打仗時穿的衣裳。
師:我們看!(出示圖片)這就是花木蘭穿上戰袍裝扮成小伙子的樣子。
生:“持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