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英英學古詩(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3.學會生字“靜”,學習“青”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課文內容,感悟詩句意思,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難點:借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卡片、田字格黑板、習字冊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渲染導入
1.談話:
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家家戶戶正忙著準備過節呢。誰來給老師和小朋友說說你們家準備怎樣過中秋節呀?(生自由發言)
多歡樂多熱鬧呀!可是,古時候有一位詩人,在一個月圓之夜,獨自出門在外,遠離家鄉,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他孤孤單單地站在床前,望著夜空中那一輪圓圓的月亮,心里是多么孤單寂寞呀!他多么想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呀!于是,他把自己的心里話寫成了一首詩《靜夜思》。
有一個聰明的小姑娘叫英英,她在學校學會了這首詩,回到家急不可待地要背給奶奶聽呢!(讀題)
2.你們看,圖上就是英英悲詩給奶奶聽的情景。你瞧,她們正在對話呢!
(二)逐層領悟,詩文整合
1.學習第一層
(1)讓我們來讀讀英英第一次對奶奶說的話,想一想你知道了些什么?(生自由讀)
誰愿意來讀一讀英英的第一次說話?指名讀,交流讀懂的地方。(在交流的基礎上出示《靜夜思》)
(2)再讀一讀英英的話,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畫上一個小問號。(師巡視指導)
(可能會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舉”的意思?……)
(師在黑板上記錄并打上小問號。)
(3)多會動腦筋呀,這么多的小問號,有沒有哪個聰明的小朋友知道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會讀書、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給你發現了一個秘密呢……)
其實呀,英英在第二次說話中已經告訴我們了。
2.學習第二層
(1)出示英英第二次說話的內容,自由讀,會邊讀邊思考的小朋友一定能從里找到答案。
(2)請同桌的小朋友分讀詩句與詩意,左邊的小朋友讀一句古詩,右邊的小朋友讀一句詩意,一一對應,邊讀邊想想剛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讀懂?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交流,各抒己見)
(你真聰明!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大眼睛……)
(3)小朋友說得真好,你們能夠通過分別朗讀英英前后說的兩段話來理解詩句的意思,解決了問題(師擦除小問號),真了不起!這就叫聯系上下文,它是幫助我們學習課文理解內容的好方法。
讓我們再來完整地齊讀古詩和詩意。
3.學習第三層
奶奶聽懂了,可還有一個問題,這首詩是誰寫的呀?
李白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我們來看圖,好好研究一下。(示圖)
(三)引導體會,感悟詩句
1.(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看,圖上有一輪圓圓的月亮,想一想,什么時候天上的月亮會這么圓、這么亮?(元宵、中秋-----)
2.每月農歷十五的月亮都是又圓又亮。誰來說說你們中秋節的晚上是怎樣度過的?
3.月圓之時正是家人團聚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一家人會相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一頓團圓飯,賞賞月聊聊天看看電視,玩一玩,樂一樂,多么開心熱鬧呀。可假如這時,你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來陪伴你,你會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