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3.看哪個字用上“豎折”了?“山”
4.觀察“山”字的結構,兩筆與“豎折”的關系。帶著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山”。
5.在田字格中臨寫“日”。觀察“日”的結構、筆順、感知“日”的
筆順。 總結:先里頭后封口或先內再外。
6、在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后,讓我們把它們放到古詩里,再把古詩朗讀一遍。
(引導學生掌握生字。并細致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從而認真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作業:背誦古詩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看拼音識字,鞏固所學鼻韻母.2,通過看圖,繪畫理解詩的大意,朗讀并背誦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味.3,會認7個生字,能寫5個生字,認識一種新筆畫" ",學習新筆順:先里頭后封口.設計意圖古詩是教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使用傳統教材,...
教材說明: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前兩句寫景,詩人融情于景,營造了景色遼廓、氣象雄渾的意境,顯出詩人襟懷的寬大。...
教學目標:1具體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并默寫詩文。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材簡解】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
教學目標1,看拼音識字,鞏固所學鼻韻母.2,通過看圖,繪畫理解詩的大意,朗讀并背誦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味.3,會認7個生字,能寫5個生字,認識一種新筆畫" ",學習新筆順:先里頭后封口.設計意圖古詩是教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使用傳統教材,...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6個生字,認讀4個生字。 2.理解詩句內容,回答課后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并背誦課文是重點。...
教學內容:九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登鸛雀樓》。教學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學習這首詩,使學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遠望”的道理。教學重難點: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字。...
教學目標:1.有感情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2.理解古詩蘊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3.復習生字,掌握生字。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學難點:理解古詩蘊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
【教材分析】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堪稱唐詩中的珍品,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這首詩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
教學目標1,看拼音識字,鞏固所學鼻韻母.2,通過看圖,繪畫理解詩的大意,朗讀并背誦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味.3,會認7個生字,能寫5個生字,認識一種新筆畫" ",學習新筆順:先里頭后封口.設計意圖古詩是教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使用傳統教材,...
[教材簡解]《登鸛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作者寫的是登鸛雀樓憑欄遠眺時的的所見所思,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寓理于事。全詩洋溢著盛唐時期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目標預設]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理解詩中重點詞句,體會詩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教學難點、重點: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指導朗讀。...
教學目標:1.有感情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2.理解古詩蘊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3.復習生字,掌握生字。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學難點:理解古詩蘊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
教學目標:1具體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并默寫詩文。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目標:1.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2.通過讀、唱、吟、舞、背各種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及詩中蘊含的哲理,感受學習的快樂。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吟誦詩文,理解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