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通過讀、唱、吟、舞、背各種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及詩中蘊含的哲理,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吟誦詩文,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呵!小朋友們可真精神啊!誰愿意給老師背首古詩聽聽? (通過背古詩,以舊引新)
二.學習古詩《登鸛雀樓》
1.接題,介紹鸛雀樓
(出示鸛雀樓圖片)
師:這座樓叫鸛雀樓(板書:鸛雀樓)。因為有一種鳥叫鸛雀,在它們飛累的時候經(jīng)常到這座樓上休息,所以人們就稱這座樓叫鸛雀樓,本來鸛雀樓并不出名,因為唐朝詩人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而出名。登上這座樓,前可望中條山,下可瞰黃河水。可惜,后來被黃河水沖沒了,但是詩人的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和詩人一起登樓賞詩吧!(板書:登)
2.讀通詩文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生讀、齊讀。
3.讀懂詩意
師:同學們,聽你們讀的這么好,我也想來讀讀這首詩,好嗎?在老師讀的時候,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聽,你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看著老師,用心去聆聽一下這首詩,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嗎?(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提問:(1)聽了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生說、單個讀句子。(老師中間評價學生)
(2)除了看到太陽落山,你還看到了什么?(指生說)
(3)見過黃河嗎?那今天咱們一起再去參觀一下黃河好嗎?(先播放奔騰的黃河水,再出示平靜的黃河圖片)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她有時洶涌澎湃怒氣沖天,有時風平浪靜和藹可親,她那彎彎曲曲的身體流啊流,最終流入哪里?(大海)齊讀:黃河入海流。
師:現(xiàn)在誰自己來讀讀這句詩?(指生讀,老師評價)
師:站在鸛雀樓上,看著美麗的夕陽西下(齊讀:白日依山盡)看著流入大海的黃河水(齊讀:黃河入海流)真像是在欣賞一幅奇妙的畫,我真不想走啊,因為我還想看到比這更美,更遠的景色,我掂起腳,伸長脖子,還是看不到,怎么辦呢?給我想個辦法吧!
指生說,讀后兩句詩。
師:現(xiàn)在誰來登高望遠呢?指生讀。
舉例講解登高望遠的內在含義。
小結:是啊!如果我們想要看的更遠,就必須登的更高,因為登高才能望遠,在這里詩人也告訴了我們:要想得到好的收獲,就必須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大家說對嗎?來讓我們再一次讀這兩句,把它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中吧!讀
師:同學們,詩人用了短短的二十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色,還告訴了我們一個登高望遠的道理,這讓我不僅想再一次來讀這首詩。(齊讀)
三.鞏固練習
1.教唱古詩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現(xiàn)在老師特別想送給大家一首歌,大家想聽嗎?
(1)老師范唱兩遍,學生聽;
(2)老師教唱古詩;
(3)拍手唱。
2.吟古詩
師:古詩被你們唱活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古詩不僅讀得要好,而且還要會吟,要吟出是的韻味來。什么叫吟呢?半唱半讀就叫吟。自己先練練,(自由練習)誰來試試?(指生吟古詩,老師調空并講方法和示范)
3.舞古詩
師:同學們可真棒啊,把這首詩吟得那么有韻味,老師想再送大家一支舞,好嗎?(教師范舞古詩,學生看),想讓你們的手腳也動起來嗎?那就跟著老師一起舞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