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蘇教版第三冊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頂點。課文言近旨遠,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耐人尋味。
學情分析:
課文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形象鮮明生動,課文中的插圖和課件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正是有利于學生觀察、想象。
設計理念: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而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訓練缺乏明確的目標、缺少必要的指導,幾乎是簡單的重復。教師應該充分發掘教材文本的朗讀訓練資源,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指導和扎扎實實的訓練,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設計特色:
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感知—理解—積累—運用,充分凸顯“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內化”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氣詞、反問句的語氣變化。
3、 創設情景,從中讓學生懂得“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4、 練習運用“失望”等詞語進行表達。
教學重點: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創設情景,從中讓學生懂得“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青蛙感情的變化、發展,在朗讀中體會語氣詞、反問句的語氣變化,懂得“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有一個心愿——很想看大海,這節課我們繼續和小青蛙一起登山看海。
2、鞏固并練習說話
1)青蛙 蒼鷹 失望
2)青蛙 松鼠 一級一級 不知不覺
讀詞,誰有本領連起來說話?
評價:你真了不起,能用自己的語言談體會。
不錯,勾起了我對課文的回憶。
(開頭由“心愿”導入直接進入課題,練習說話也是直接進入文本,一是讓學生回憶并喚起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二是訓練學生的說話和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可以運用課文中的內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再融入老師的鼓勵性評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感受山高(學習第1—3小節)
1.有只蒼鷹給小青蛙出了主意,它會怎么說呢?出示蒼鷹的話,自由讀。
師1:怎樣才能看到大海呀?誰能學著蒼鷹的樣子來讀讀它的話,看誰學得像。指名讀。
師2:這座山可高了,教師順手在山腰間畫幾朵白云,如果讓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出示句子“天哪。這么高的山!”誰來讀?青蛙邊說邊怎么做?你能學學么?青蛙為什么會這樣吸一口氣?(聯系上下文和高山的圖片來說說)現在誰再來讀讀這句話。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難呢?出示句子:我沒……長腿?沒有有力的翅膀就不能像青蛙那樣 ,沒有善跑的長腿就不能像小馬、小鹿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