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們》教學反思
《兒子們》教學反思
《兒子們》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并且在教學中實實在在地教學生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及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的方法。
2、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為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因此在預習生字詞的基礎上,隨文只是理解一些難以記憶,理解的詞、字,重點放到用讀來理解課文上。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放手讓學生讀讀、劃劃、說說。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說說“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還讓學生一起回憶在搞衛生時親自去提水的那種沉甸甸的感受,幫助讀好句子,理解課文內容。并在教學中滲透比喻句的學習。
3、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后,再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么看法?讓學生說,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說連貫的幾句話,為以后寫作作為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后,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干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后,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體貼勞累的母親和孝敬母親。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我在講課中未加以處理,這樣就是課文的完整性出現了殘缺,同時對于媽媽夸獎三個孩子的話未和后面三個孩子的表現進行聯系,對于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愛媽媽沒有起到導的作用,這都是以后教學中要繼續研討和改進的。
《兒子們》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的故事,班上每個孩子都能講,所以故事的內容是很熟悉的了,第一課時解決讀通讀順的時候較為順利,只是很多孩子容易添字漏字,“沉甸甸”的甸讀不準音。在第二課時圍繞三個孩子的品行和特點展開討論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各有各的本領,孩子們說也值得學習,確實這樣,可是第三個孩子那種懂事、體貼的優點是不是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呢,最后孩子們說要結合三個孩子的優點,共同學習。這和我們慣有的目標不一致了,怎么辦?是對還是錯呢?我突然想到,語文的學習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的,因此,我鼓勵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也提醒自己要隨時把握課堂上思維的動態,與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