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教學設計
三、默讀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
2、小組長匯報充氣雨衣的發(fā)明過程。(引導學生說出怎么想,怎樣做的句子)
在匯報討論過程中逐步出現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小結:小林是一個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真棒啊。
(3)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小結: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觀察,隨時隨地去發(fā)現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厲害。
(4)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過渡 :瞧,他不僅想,不僅去看,還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huán)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膜,又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助壓成一個氣囊。
小結: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四、信息交流 ,情感升華
1、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
2、在了解了小林發(fā)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之后,我們開一個“古今中外發(fā)明創(chuàng)造信息交流會”,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或事跡介紹給大家,好嗎?(課件打出大字:古今中外發(fā)明創(chuàng)造信息交流會)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fā)明什么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
(課件出示:我的奇思妙想)
提示:1、在家里看電視意見總是不一致:爸爸想看新聞,媽媽喜歡看電視劇,而我則愛看動畫片,此時你會想……
2、全家人都忘帶鑰匙,你們只能站在門外了。此時你會想……
3、洗碗時,你見洗潔精沒有了。此時你會想……
小結:只要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fā)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fā)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知識拓展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告訴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3.找出你喜歡的語句讀出來給大家聽。
六、課堂小結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樣也做一個愛動腦筋的發(fā)明家,為方便人們而善于思考嗎
七、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fā)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