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芳香撲鼻”、“附近”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向薩沙一家人學習,自覺保護弱小者。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活思維
上課前,老師來跟你們做一個對對子游戲。
明對(暗)夜晚對(白晝)東升對(西沉)強大對(弱小)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題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
2、指名讀課題。
3、師總結: 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魅力,那你們想知道這是個怎樣的故事嗎?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過度: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吧!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請同學們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再快速地讀課文,邊看邊想:課文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3、交流句子,教師相機出示:
⑴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⑵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4、指導讀。
5、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么想?
6、而薩沙是怎么做的呢?(教師相機出示: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7、結合課文內容,想想薩沙為什么這樣做,同桌討論一下。
⑴父母的行動影響了薩沙。出示: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⑵媽媽的話激勵了他。出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
⑶薩沙不甘心做一個弱小的人。
8、在課文當中有媽媽與薩沙的三次對話,這就是薩沙三次所說的話,誰來試著讀一讀。
指導讀,出示:“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由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干嗎這樣做呢?”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9、想來把薩沙與媽媽的話來讀一讀嗎?(分角色朗讀)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古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