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課
各位老師:下午好!
首先,感謝教研員張謹老師,在自己身體很不方便的情況下,聽試講和一次又一次地說、評課;感謝中心組各位老師的幫助;感謝我校的劉軍主任、劉玲玲老師在肩負繁重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還抽出時間和我一起進行研究教材、設計教案。同時也感謝到場的各位老師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聽課。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設計談幾點感受。
一、說教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借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并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析學生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對語文學習有較大的興趣。在學習上,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說目標
1、在新教材和《課程標準》中,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欲望都很強烈,要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為了這一理念,就要充分運用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有益于學習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讓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的關系: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由此誘導學生作出研究的反應。學生通過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誘導傾向的問題,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3、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讀好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
教學難點:用不同語氣表現不同性格,體會“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道理。
四、說教學
一.創設情境,誘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聽、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并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童話人物打招呼中,設計了“春天里,小柳樹和小棗樹發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為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每個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感知,導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的閱獨特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課了課文,你都知道什么了?
三、細讀理解,品讀語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朱作仁教授說:“講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小學階段學生的內部語言尚未很好地發展起來,因此朗讀就更顯得重要。文章的字、詞、句、段應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不應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應是他們通過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