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唐帶詩人孟郊就是一個把母親恩情永遠銘記在心的人。在他50歲時,寫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出示詩句,誰能飽含深情地朗讀一下。(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感悟真情
1、師:短短的一首小詩,字字句句流露出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今天,我們進一步來體會這份濃濃的深情。
圖片,問: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她縫得怎么樣?
師:課文第一段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出示第一段)自由讀讀這一段,說說哪些詞句讓你感動?
(1)根據交流引導:“一針針一線線”,從這個詞語中感悟到了什么?適時講民間習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歸期就會延遲,母親把一針針一線線密密地縫著,是為了讓兒子早點歸來)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指名練習朗讀,師評價。
(2)“夜深了”從這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夜深人靜,怎么讀好這個詞語?
(3)你們能把這句句子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母親把她的愛都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到了衣服上。她一邊縫一邊會想什么呢?出示“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①哪位女同學做做孟郊的媽媽,讀好這句話。評價(要讀出擔憂,牽掛之情)②后面有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4)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深情,讓我們用擔心的語氣讀好這一段。(齊讀)
2、過渡:衣服縫好了,這時,天已經亮了。母親把衣服放進孟郊的包袱里,把他送到郊外,母子兩人,依依惜別。
出示圖片,交流: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叮囑的話語有很多很多,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讀讀這句話,交流,你從這句話中,聽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師總結:是啊,愛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過朗讀體會出來嗎?
聽了母親的話,孟郊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什么叫“濕潤”?為什么孟郊的眼睛會濕潤?
師總結:是啊,這是不舍的淚,擔心的淚,愧疚的淚!母親年紀大了,多么需要兒子陪伴在她身邊啊,孟郊卻不得不遠行,誰來讀好這句話,練習朗讀。
師:這真是——出示古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讀了文章,再讀這兩行詩,你懂它的意思了嗎?課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是寫這兩句詩的呢?
師總結: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為遠走他鄉的兒子做衣服,針腳縫得又細又密,只怕兒子回家遲了。一邊想象一邊用你的真情去讀好這兩句詩,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生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齊讀)。
過渡:孟郊告別了母親,滿懷著母親的希望和恩情,獨自上路了。你們知道他干什么去嗎?
出示圖,他看到了什么?(當學生說到小草時,出示詞語“生機勃勃”,什么叫生機勃勃?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這樣生機勃勃?)
引導學生說因為有了陽光雨露的沐浴才會長得如此有生機。
看到此情此景,孟郊不禁寫下了: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這兩句詩的意思就在課文的第三段,自己讀讀,說說哪幾句話就是寫這兩句詩的?同捉可以討論討論。
根據交流出示第三段內容,練習朗讀。解釋:“寸草”就是“小草”,“春暉”就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幫助學生理解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