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第二課時)
生:夜很深了,母親本來應該休息了,但是她還在“忙著”縫補兒子的衣裳,由此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
生:母親是“一針針一線線”密密地縫補衣裳,看得出她縫得十分仔細,非常認真,把自己對兒子的深深的愛都縫進了衣裳中了。
師:在孟郊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兒子要出遠門,母親為兒子縫衣服的針腳細密,兒子就會早點回家,不然兒子就會遲遲不歸。這一針針一線線縫入的是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和期盼啊!
生:母親一邊縫著衣裳,一邊還在想著兒子這次出門“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母親的心中牽掛著的是兒子,我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
師:讓我們一塊兒來看看這位母親深夜縫衣的情景。
生:學生看多媒體課件中的錄像。
師:假如你就是孟郊,親眼目睹了母親在深夜里一針針一線線密密縫衣裳的情景,此時此刻,你會怎么想?
生:母親真好!
生:母親對我的愛真深!
師:母親熬夜逢衣為的是……(兒子),心里時時刻刻牽掛著的還是……(兒子)
師:這么深深的愛,這么濃濃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讀好詞語“恩情”。
師: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母親的“恩情”。
生:學生再看錄像,深入感受母親的恩情。
(2).指導朗讀出示的句子
師:現在誰能讀好這一段話,讀出一位母親對子女的深厚情意。
生:指名讀——評議——指名讀——指名讀——齊讀
(注意讀好“還在”、“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
過渡:母親的恩情你還能從哪里體會到呢?請你們自己讀讀第二小節
4.學生自己讀第二小節,自己體會。
5.引導學生交流體會: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親親自把孟郊送到村外。聯系上一個自然段母親深夜還沒有休息,現在大清早又不顧勞累親自送到村外,可以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恩情。
師:出示多媒體畫面(送別)。這就是當時母子倆在村外依依惜別的情景。
生: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這是為兒子操勞而增添的呀!母親對兒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親拉著兒子的衣服舍不得兒子離開,她叫兒子要早點兒回來,體會到母親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師:誰能讀好母親的這句話?指名讀 評議 指名讀
師:母子馬上就要分別了,母親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對兒子說,她回說些什么呢?
生:郊兒,你一個人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當心生病。
生:郊兒,你遠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兒,你可要時常給家里寫信呀,娘會一直盼著你的來信的呀!
生:郊兒,你晚上看書學習不要太熬夜,要當心身體。
師:千言萬語化為了一句話,讓我們再來深情地讀好凝聚著母親全部感情的這一句。
生:齊讀句子。
6.指導朗讀前四行詩句。
師:母親的恩情令孟郊感動,他一直深深地銘記在心不能忘懷,在幾十年后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四行詩,誰來代孟郊深情地吟一吟
生:指名讀 評議 指名讀 齊讀
五、精讀第三小節,體會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兩行詩句。
1.出示多媒體畫面(孟郊遠行路上)
2.師生接讀
師: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母親,踏上了遠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這時他看到————學生接讀
師:一路走,一路想,想到母親對自己的恩情,孟郊忍不住深情地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學生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