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5》教學設計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第三實驗小學高萍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組,本課內容是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的。這幾條諺語庸俗易懂,給人的啟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識記10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對5條諺語的理解是本文的難點。中國的漢子擅長意象思維,每一個文字就好像一幅圖畫,一處風景,構造獨特而意涵豐韻。因此本節課我主張把漢字當作一種意象來把握,在意象中學習漢字,通過識字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本課的識字教學就是在這方面所作的嘗試。通過一年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猜字謎等。因此,在教學時可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性,讓他們來做小老師落實生字的音、形,溫故而知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10個漢字,會寫8個。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初步體會諺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運用學習過的方法自主識字,借助意象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結合字形理解和識記生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積累諺語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實驗用的一把筷子
【教學過程】
一、借助“多”字,學習諺語
(一)引出“多”字,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坐得真精神,看你們的眼神我就知道咱們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聰明!老師寫一個漢字,考考大家,看你們能不能認識這個字。板書甲骨文“多”字。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字就是這么寫的。古人把漢字造好后,在使用中又不斷地修改完善。比如,這個“多”字就經歷了這樣一些字形的演變。(播放“多”字的字形演變)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5》就處處講到這個“多”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自由讀五條諺語,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出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同桌換著讀,互相糾正讀錯得字音。指名讀給大家聽,師生共評。
出示容易讀錯的字“搓”,搓搓小手做動作,出示“搓繩”讀詞做動作。出示“謀”“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讀。
你能給“柴”組組詞嗎?
小朋友們將生字寶寶都準準確了,能完整地讀好這五條諺語嗎?生齊讀。
二、借助圖畫,理解含義
(一)圖意結合,識字寫字
1、老師剛才介紹大家讀這五條諺語時,說這幾條諺語都說到一個“多”字,你們發現了嗎?(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大屏幕出示圖片)結合圖片說說這條諺語是什么意思?大家看,柴多,火焰就燃燒得更旺,這就是——(齊讀):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
2、還有哪條諺語說到了“多”?(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再看,(大屏幕出現圖片)很多的樹木連成一片,就成了茂密的樹林,這樣就不怕狂風暴雨了,這就是——樹多成林不怕風。
繼續看,(大屏幕出示圖片)將線搓成繩子,就能夠挑很重的東西,這就是——(線多搓繩挑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