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一顆心,收獲一份情──有感于《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學生的生活活動,情感活動,心靈活動等所有的生命運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努力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一種潤物細無聲中,讓孩子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與感染。我讓孩子觀看動畫說:“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平時是怎么做的的?你從中學到了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書上。”于是,課堂上看到了孩子用心用情寫下的話語,暖暖的,照亮了孩子,也打動了老師。這是在思維,是在運用語言,可這又分明是一顆顆孩子的心。
“美是一種遺憾”,“課堂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在這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也總結了以下幾點:
1、對于人物內心的挖掘力度不夠:
小兵的媽媽內心除了難過之外,更多的是對自己有這樣的兒子而感到高興。這里的情感基調把握的不是很好。
2、讀得時間不是很充足:
課堂上老師應該還是放手讓學生多讀。今天的課上我讓學生讀完后就舉手有很多學生沒有讀完,看見別人舉手就早早將手舉起,以至書沒讀完。在理解媽媽的心情時,如果在加上一些老師的范讀就更容易引導學生理解人物情感。
3、評價的語言比較單一:
沒有讓學生有個性化的評價,學生沒有發展性的體會。對于學生的傾聽不夠,應多讓學生質疑、談感受。
4、事先沒有看時間,按照比賽單上的時間11:25下課。所以提前了時間。
5、課件的制作有待提高:
我簡單的做了幾張幻燈片,雖然不算很精美,但一個字一個素材都是我親手制作。
現在我對自己的認識在加深,我有的是激qing與時間,需要的是耐心與磨礪。比賽已經過去了,是喜是憂并不重要。這個過程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深知自己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我愿意用我的勤奮與創新,把語文教學變成快樂園。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見,不當之處,請老師們多指點!
感動自己,更要感動學生──《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后感
河南省濟源市雙橋御駕小學 李艷霞
今天我們學習了《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課,初讀課文,我便被文中那個叫小兵的男孩感動了,為他小小年紀卻如此懂得為媽媽和爸爸著想,為這個家庭減輕負擔而感動。而身為母親,我從心里感到痛,他還是一個孩子,卻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享受童年的快樂、純真,如愿地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為了給父親治病,他要省下買玩具的錢,而自己對玩具的喜愛只能在玩具柜臺前癡癡的觀看中得到稍稍的滿足。而售貨員阿姨了解情況后要送給他玩具時,他卻果斷地拒絕了,這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懂事與成熟。
在課堂上,我想把我的感動傳遞給學生,于是,我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有多么地喜歡,再引導學生體會對售貨員買玩具送玩具的拒絕時的堅決,想像拒絕的心情,通過這種對比來觸動學生善感的心,盡管此時,我動情的發自內心的講述,已引得自己熱淚盈眶,可是我卻吃驚地發現課堂上有幾張笑臉呈現在我的眼前,這與當時的課堂氣氛和我的情緒是多么地格格不入,我的心里已不得不承認,失敗了,我感動了自己,卻沒有感動學生,
也許,是我的授課技巧顯得笨拙,也許,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親人的環抱中,體會的盡是溢出的關愛和溫暖,而文中主人公的遭遇他們很難有切膚之感,更沒有撼心之痛,但從這一課,已讓我認識到,能感動自己的,并不不定就能輕易地感動孩子,被感動,也是建立在一定體驗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