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實錄
風把小草吹得搖搖擺擺
我們知道風兒在草地上玩耍
師:把剛才的詩句連接起來就是一首我們自己創作的兒童詩。我們再給它加個題目
生齊:風
師:真恰當!看,這節課我們不但會畫風了,而且會寫兒童詩了。回去后把它寫進日記本再寫上作者---你的名字,多自豪啊!
教學反思:
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在這短暫的40分鐘里,我是快樂的,孩子們也是快樂的。
一.情趣為主 注重積累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識字為主。生字學習枯燥無趣,應該化枯燥為情趣。所以,課堂上我注意讓孩子們多聯系身邊事物去識記生字,例如課堂中出現的“趙本山、宋丹丹”,以及班里同學的名字,這些熟悉的人名幫助孩子們記住了生字,孩子們感受到了這些陌生的方塊字原來就在身邊。另外,生字教學不能孤立地去識記,更重要的是積累一些耳熟能詳的詞語、成語。這樣,孩子們對識字就會感興趣。
二.朗讀教學 重在感受
在指導朗讀時,我始終強調“讓我們感受到風在吹”,強調“你感受到風,讓別人也感受到風”,只有真正體會出語句的意思,才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這樣,孩子們在朗讀時就會有思維,而不是一味地聲音響亮。
三.讀寫結合 發散思維
課堂結尾處,我設計了兒童詩創作,讓孩子們對寫作產生欲望。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的、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優秀的課也難得盡善盡美,本節課也不例外。我覺得有以下幾點不足:
1. 語文的人文性沒突出來,是這堂課的一個敗筆。
在理解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去思考,為什么他們能夠把風畫出來呢?也可以在他們找出這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時,可以在后面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喜不喜歡這三個小朋友,為什么?從而使小朋友去思考,因為這三個小朋友很聰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歡他們,如果這樣一引導的話,這個課的人文性就突出來了。
2、評價性的語言不夠靈活不夠貼切
在這堂課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的可真好”到底他那里讀的棒,到底他那里讀的好,沒有細致的說明。我認為這樣表揚很抽象,不夠具體,也不夠美。如果這樣評價“我感到風在吹小樹了,我仿佛看到旗子在風中飄蕩,你的學問真不少知道波濤滾滾這個詞”,這樣的評價更有意義。
總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自己在教學中去慢慢的摸索。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才能讓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