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
學校: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年級:二年級 班級:1班 人數:52人 學科:語文 課題:水鄉歌 設計者:白露 日期:10月30日 一、教學目標 1. 在畫面感受、閱讀體驗和生活喚起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對詩歌內容和形式有所體悟的基礎上背誦詩歌。 2.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反復朗讀吟誦,能隨詩歌的閱讀理解生字新詞,如“渠”、“駁”,讀懂句子“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3. 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在類結構學生中提高識字效率,并提升對漢字文化的情感。 二、目標制定依據 1. 教材分析 《水鄉歌》這首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的水鄉風光圖。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形式上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相比于本學期剛學過的兩首《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和《一株紫丁香》的敘事性,以及《鄉下孩子》的趣味性,《水鄉歌》這首寫景的詩歌對學生體會意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入境,莫過于改換視角,從旁觀者變為詩歌的親歷者。常州就是江南水鄉,幫助學生定位在水鄉孩子學習歌頌自己家鄉的詩歌上,期望能聯系生活體驗,激起學生作為水鄉孩子的自豪感。 從本課的生字來看,兩個“二會字”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借助圖片幫助學生了解。“四會”主要是以形聲字為主,有一定的構字規律,適合相對的集中教學。“裝”的含義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語境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滲透漢字文化。 在教學中,我試圖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在讀書過程中,力求借助畫面的展示,音樂的渲染,語言的描繪,通過幾個層層遞進的朗讀環節的設計,通過形式豐富的閱讀,讓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將朗讀和理解詞句于一體。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完成對文本深層次的解讀。通過學生的質疑解釋,讓學生明白水鄉的美不僅僅局限于景美,更在與水鄉人民的勤勞,從而創造了美好的新生活。 識字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也是本課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隨文識字的最后相對集中識字把字詞的教學與句子的教學和整篇課文的教學協調起來,將閱讀、識字、理解、感悟、朗讀能有機融合在一起。 2. 學生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三首詩歌的學習,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以下能力:能正確劃分詩歌段落;初步了解詩歌語言形式上的某些特點;通過聯系生活想象,朗讀體驗品味,感受詩歌描繪的意境;模仿課文學寫一句詩歌;四人小組合作朗誦。但有些能力還處于比較低的層次,質疑能力還需要加強,這些在本課堂上都期待有所提高。 學生剛剛進入二年級,普遍存在話說不完整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繼續注重學生口頭表達完整、規范性的訓練,期望學生能得到鍛煉的提高。本班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強烈愿望,有幾個學生還分別具備了表達清楚完整、敢于質疑等良好的能力和習慣,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這一塊資源引領和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基本上能掌握一些字音、字形和字義規律,知道了漢字學習過程結構,教師也逐步向他們滲透了一些漢字文化意蘊,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學生還通過各種識字方法認識了大量的基本字,并多數學生已經養成了自主預習的習慣,因此對本課的生字通過調查有一小半人在沒有預習之前已經知道他們的讀音,像“清”在學識字2的時候就已經作了具體的教學。本節課主要是對生字的字形特點進行歸類,加深對形聲字的理解,并在分析字形過程中知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常規積累誦讀古詩(3) 與學生一起誦讀古詩 誦讀古詩 通過有關江南水鄉古詩的誦讀,豐富學生的積累,營造出水鄉特有的意境。 二、欣賞圖片導入課題(2) 1.情境導入:河水清清、綠草茵茵、小船悠悠,江南水鄉因為它的秀美典雅,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歡吟誦的對象。 出示江南水鄉的圖片,小結:這就是我們家鄉常州的風光,常州就是江南水鄉,我們都是水鄉的孩子! 2.揭示課題,板書。 1.欣賞圖片 2.讀題 由江南風光圖片入手,讓學生對水鄉有一個初步感性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家鄉就是江南水鄉。 三、預習反饋提出疑問(5) 1.課文中的水鄉是什么樣的呢?自由輕聲地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反饋:指名都課文。 3.你記住了水鄉的什么多? (1)交流(相機板書:水多、船多、歌多) (2)指導學生把水鄉的特點連起來說一說。 4.在預習和讀書過程中尼有什么疑問? 1.按要求自讀課文 2.分小節讀課文 3.(1)能夠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水鄉的特點。 (2)練習說話 4.提出疑問 在自讀中準音通句。 在反饋中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及時糾正指導。 在朗讀中檢測學生劃分詩歌段落的能力。 在讀中對水鄉有一個總體的印象。 在交流中練習把話說完整,說規范。 鼓勵孩子大膽質疑。 四、朗讀感悟解答疑問 1.字詞解疑 2.句子解疑 a水多:借助插圖幫助理解和朗讀。 b船多: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這些船在忙些什么呢? c歌多:由“籮”入手。來體會水鄉人的勤勞和 幸福。 3. 組織齊讀全文 4. 指導借助提示試背課文 1.自讀課文,想象畫面,在朗讀中釋疑。 2.交流“ (1)朗讀課文 (2)同伴評價 (3)質疑解疑 3.齊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在脈絡。 4.背誦課文 留給學生空間,層層朗讀,品味語言文字,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水鄉的熱愛之情。 在點評中讓學生加深對詩歌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10) 1.復習讀音 2.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 3.引導有什么發現 4.指導書寫 5.指導描紅 1.交流: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 2.交流自己的發現 3.描紅 歸類識字,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蘊。 六、布置作業(2) 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背誦《水鄉歌》。 2. 選取水鄉的一個特點,同桌合作,仿作一首詩。 背誦詩歌 同桌合作仿作一段詩歌 課內學習的課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