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說課稿(精選3篇)
狼和小羊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自知理虧,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文中作者通過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深刻的哲理。
教材的特點是:(1)寓體生動形象(2)寓意抽象概括,文中以狼的“故意找茬”,“氣沖沖”,“齜著牙”向我們展示了狼的狡詐,兇惡;小羊“溫和地說”,“大聲喊道”向我們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教材的作用是:借助一個短小生動的故事讓人們認識到,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講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爭才能爭取勝利。
教學目標:由于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所以教學時,根據寓言教材特點分析,我希望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后能達到以下三方面的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課文。
2、能力目標: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驗真善美的情感價值,懂得遇到像狼這樣的壞人,應該以智取勝。
重點難點:
教學時,我把知識目標看做重點,因為低段學生注重識字教學,所以為了突出重點,我以復習生字生詞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認識狼的本性。
教學難點為能力目標,這是由于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以對話為主,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為了突破難點,我以分角色朗讀來讓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二、說教法
1、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正是依據兒童的心里特征,認識規律,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創設情景作為教學過程的契機。
2、滲入語感訓練。根據課文的特點,我立足于“以讀為本”的思想,引導學生角色轉換,把自己浸入課文中去體會。
三、說學法
在教第二課時時,我注重“讀文質疑——讀議解疑——感情練讀”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有法可循,學會讀書。
四、說教學過程、
1、生動故事情景,引導學生進入寓言故事
我用情景教學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再現故事發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兩個角色的同時調動學生感官,激發興趣,讓學生放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為深入學習全文鋪墊。
2、復習生字,朗讀課文
首先,我出示生字生詞卡進行復習,通過指名讀、分組讀、全班齊讀,以便加深學生的記憶,再全班朗讀課文,并指名分段讀。學生通過有層次的朗讀,逐步疏通課文,理清課文層次,深入理解寓意。
3、細讀品悟,關注小羊的命運,認識狼的本性
這一環節是第二課時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品悟,并讓學生說出各段的段意,再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例如我問學生:“他的回答正確嗎?”“他讀的像一只兇惡的狼嗎?為什么,你能來讀一讀嗎?”“你覺得他讀的怎樣?”學生在相互的評價的中,逐步體會狼和小羊對話的不同語氣,以提高朗讀能力和閱讀感悟能力。
狼和小羊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狼和小羊》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段寫了狼到小溪邊看見小羊在那兒喝水。第二段寫狼故意找借口說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臟了。第三段寫小羊說明不是他把水弄臟的道理。第四段寫狼說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說他的壞話。第五段寫小羊又一次說明不是他在背地里講狼的壞話的道理。第六段寫狼暴露了本來的兇惡面目,向小羊撲去。
這則寓言故事的特點是:
1)寓體生動形象:狼的“故意找借口”、“氣沖沖”、“不想再爭辯”向我們展示了狼的狡詐、兇惡,小羊“溫和地說”、“大聲喊道”向我們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2)寓意抽象概括:寓言故事往往借助一個短小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這篇寓言寄寓意與狼和小羊的對話中,我們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據理反駁中,逐步認識到,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講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爭才能爭取勝利。
2、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對教學大綱的單元目標以及寓言教材特點的分析,我希望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后能達到以下三方面的學習目標:
(1)(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狼和小羊的話,在品讀中體會狼找借口一次強于一次的狡詐兇惡本性。
(2)(過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體(狼和小羊)內心世界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憑借再現寓體的具體形象,用自己的話說出寓意。[=-小學教學/設/計/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真善美的情感價值,關注小羊命運,續寫故事。
二、說教法運用情景教學法。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情景教學正是依據兒童的心理特征、認識規律,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創設情景作為教學過程的契機,從而帶動言語的訓練,促進智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因此,本課將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開始。開篇我先創設了一個靜謐和諧的環境,深深吸引住學生,當他們陶醉其中的時候,再使情節突然一轉,(“一只大會狼突然從遠處走來了”)隨著狼的出現,將矛盾推出。這將極大的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能輕松進入課文的學習。有了這么強烈的對比,學生就容易就找準狼和小羊的心理位置。學生一旦進入情境,文本所介紹的無論多么久遠或離現實多么遙遠的內容,都會一下子推到他們的眼前,引起他們的關注,激起他們的感情;而與此同時,學生對教材語言的感受也會隨之敏銳起來了。
三、說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像《狼和小羊》這樣的童話形式的寓言故事,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學法指導上主要以情景教學為主,學生在愉悅情景中自讀、分角色讀、演讀、齊讀。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
四、說教學流程
(一)再現寓體生動情景,引導學生進入寓言故事我用情景教學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再現故事發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兩個角色的同時調動學生感官,激發興趣,讓學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為學習全文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從概括課文內容—-找三次對話——引出狼和小羊的話,學生通過有層次的朗讀,逐步疏通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初步感知寓體形象。
(三)細讀品悟,關注小羊的命運,認識狼的本性這一環節是本堂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品悟,并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例如提示學生“他像一只兇惡的狼嗎?為什么?你能來讀一讀嗎?”“你覺得他讀得怎樣?”學生在相互的評價中逐步體會狼和小羊對話的不同語氣,以提高朗讀能力,閱讀感悟能力。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對話,我采用“導——扶——放”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然后再讀書解疑。學生讀懂了,想清楚了,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閱讀中不僅能了解狼為了吃掉小羊,找了幾次借口,分別是怎么說的,而且還能聯系小羊的話理解為什么說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學生對小羊命運的關注。隨著讀書的深入,學生探究閱讀的興趣會越來越高。指名讀、小聲自讀、同桌對話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清了狼的本來面目,懂得對待像狼這樣的壞人是沒有道理好講的這一道理。
(四)課外擴展:續寫故事。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呢?當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轉換為具體可感的情感,體驗后,就能輕而易舉地走入狼和小羊的內心世界了。并想像生活如果遇到和狼一樣的壞人時,你會怎么做呢?在透徹理解寓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小羊命運,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創造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內容的濃縮,本課我采用版畫的形式,突出狼和小羊的位置,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狼所說的話是毫無根據的。
狼和小羊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反駁狼的故事,狼先說小羊弄臟了它喝的水,又說去年小羊說了它的壞話,最后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兇相,向小羊撲去。狼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兇,盡管小羊駁得它理屈詞窮,無話可說,但它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說明狼的本性是兇猛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靠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僅一張插圖,但就從這張插圖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溫和美善,在教學時要結合課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狼看見小羊在小溪邊喝水,向我們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至六自然段講兇惡的狼故意找碴兒,先后制造了三個借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溫和地跟它講道理,駁倒了它,但狼根本不聽小羊的申辯,最后還是殘暴地往小羊身上撲去。
說教學目標
基于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要做壞事總要找借口,對這樣的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在對話中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讓學生在學習中細細體會,并讓學生通過插圖觀察一下狼和小羊說話的神態。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光與他們講道是不行的。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我是這樣安排課程的: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并注意讀好生字、詞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練習分配朗讀課文;第三課時,分析字形,指導書寫,并完成課后習題2,3。
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說教法和教學過程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圖片“狼”“小羊”。出示圖,問:同學們這是什么?當學生說“狼”“小羊”時,師板書課題:狼和小羊,“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這一提問,揭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打開課本,通過聽老師范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了解。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同時可把一些不懂的詞句劃出,有待于講讀課文時解決。學生自讀后,為了知道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的情況,我設計了一些小問題,以便檢查自讀效果,如:①什么叫“找碴兒”?學生答:找碴兒就是故意挑毛病。②文中寫的是誰找誰的碴兒?共找了幾次?③狼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兒?通過以上這些提問,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著分段理解課文內容。出示彩色活動掛圖,讓學生看清故事發生的地點,邊講邊演示小羊先來到小溪邊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現,通過直觀,使學生看清是小羊先來喝水,狼是后來的,小羊處在小溪的下游,狼處在上游,這樣為理解“狼故意找碴兒”作好了鋪墊。緊接著講讀第一次對話,我讓學生先讀對話,弄清狼和小羊話中的含義,請同桌的同學討論一下,它們誰的話有道理?為什么?學生當然清楚是小羊的話有道理,因為水不會從下游流到上游,這是狼在故意找碴兒,誣賴小羊。我還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來體會狼和小羊的不同態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兒,讀時速度可銷快些,語調高昂,讀出盛氣凌人,橫加指責的語氣,而小羊的話要讀得平緩些,語調低,讀出小心翼翼據理申辯的語氣。狼見自己的理由被推翻后,非常生氣,又找了一個新的借口,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讀狼與小羊的第二次對話,邊讀邊唱邊想,邊劃,邊議,看看這次對話的內容是什么。原來狼又是在毫無根據地任意編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總是聽說,去年,背地理”等詞語都說明了這一點,而此時小羊只說了一句話,它先肯定地說:“那是不可能的”,然合進一步用“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這個事實說明自己不可能說過狼的壞話。再一次證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兒。在朗讀這段對話時,狼“氣沖沖”地說,要讀出蠻橫無理的語氣,小羊樣子可憐,急得“喊道”,而且稱呼“親愛的狼先生”。要讓學生讀出認真申辨和害怕的語氣。當狼被反駁的無話可說時,它不想再爭辯了,也不讓小羊申辯,于是窮兇極惡地向小羊身上撲去,在理解最后一段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以下幾個詞語:“爭辯”,“逼近”,“齜”,“嚷”,“反正”,然后再朗讀時,也要將這些詞語讀重音。通過以上的讀和議,讓學讓懂得,狼“想吃小羊,開始先是千方百計找借口,當借口被駁倒時,它還是照樣把小羊吃了,小羊跟這種‘壞家伙’光講道理是不行的”。
這時,我及時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樣壞的家伙,先靠講道理是不行的,還要勇敢地抵抗才行。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個問題給學生:小羊最后會不會被吃掉呢?請大家課后自己設想一下這個故事的結局。
說板書設計
我把板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關于小羊是怎樣申辯的。這樣的板書可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并且還能根據板書,大致復述出課文內容。
6.狼和小羊
狼 想吃 小羊
1.你弄臟了水 溫和:“上游……下游”
故意找碴兒 2.背地里說壞話 喊道:“我還沒有生下來哪”
3.反正都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