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綜合實踐防災減災大行動教案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但濃煙、粉塵、臭氣、酸霧這些工業文明的產物卻正在把大氣層變為空中垃圾場。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爾市,當人們在夢中沉睡的時候,一個惡魔悄然降臨。一家由美國投資的農藥廠的劇毒原料異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數十噸毒氣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擴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圍內,波及11個居民區,20多萬人受到傷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萬余人終生失明。
1991年波斯灣海域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生靈涂炭。伊拉克打開艾哈邁迪輸油管,每天將幾百萬桶原油傾瀉入大海,在海灣內形成一片長56千米、寬16千米的油膜,幾天后溢油總量就達到1100萬桶(約170萬噸),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經之處有200萬只海鳥喪生,許多魚類和其他動植物也遭受了滅頂之災,波斯灣里的一些特產魚種將永遠消失。
垃圾在現實生活中,亦已成為非同小可的社會問題。在美國這個世界上垃圾“產量”最高的國家里,垃圾的年產量約為2億噸,僅紐約每天就出產垃圾2萬多噸。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裝業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標志之一,幾年前還被贊譽為“白色革命”,而今,卻已成為“白色污染”,成為全球公害。有數據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難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礙農作物生長;被牲畜誤吃,輕者消化系統得病,重者死亡;焚燒,則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地球在為滿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為人類貪婪的索取而憤怒。江河洪災的泛濫,資源的枯竭,宇宙射線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所有這些,都是大自然發出的通牒,警示人類:自然不是隨意盤剝的對象,不是無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生命共同體。人類還必須認識到,地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與周圍環境之間達到一定程度的協調與平衡。
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幾種自然災害
地質災害:種類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澇及其它災害:雨澇災害、洪水災害、凌汛災害、地震災害。
大風災害:風力達到足以危害人們的生產活動、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的風,成為大風。危害性大風主要指臺風、寒潮大風、雷暴大風、龍卷風。
熱帶氣旋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嚴重影響的國家之一。
冰雹災害:我國是世界上雹災較多的國家之一。
海洋災害: 風暴潮、災害性海浪、 海嘯、赤潮。
其它災害還有很多。
未來就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我們不能讓地球就這樣帶著傷痕和淚水進入下個世紀,我們不能讓曾經的美麗成為久遠的記憶。在世紀交匯的今天,讓我們再次思考人類文明與大自然永恒的話題——和諧,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綠色文明的21世紀。
(補充:課后請同學們參加“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簽名活動!)
第二部分——洪水來了怎么辦
或許是我們對地球的索取已經走出了地球的承受范圍,也或許是我們所住房的區域位置關系,總之,我們溫州比較容易遭受臺風、洪水的影響。假如,洪水突然來襲怎么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探討這個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學會一些自救措施。(以搶答題形式出現)
1、 洪水災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答:水災的發生,都是災害能量積累到一定能量的結果,因此在洪水到來前,洪災區群眾應利用這段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充分地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