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第三課時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探究的實踐活動,知道聲音是通過物質傳播的。
2.了解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情況。
3.愿意把自己對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理解與同學交流分享。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到聲音是通過物質傳播的。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究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
教學準備:
師備:
漏斗、膠管每組一套,碰鈴(石頭)、水槽、玻璃鐘罩、鬧鐘、兩用氣筒等。
生備:
線、紙杯、勺子、筷子等。
學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聲音是通過什么途徑進入我們耳朵的呢?”
二、探究內容:
1.聽聽不同物體傳播過來的聲音。
師:“你能用哪些辦法‘制造’聲音?”
(1)聽聽寫字的聲音。
•聽聽同學在桌面上寫字的聲音。
•說說自己聽到的聲音是經過什么途徑傳播過來的。
•比較自己通過不同途徑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聽聽紙杯傳過來的聲音。
•像圖上那樣做個土“電話”。
•聽聽紙杯中的聲音。
•說說自己聽到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比較不用紙杯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它們又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3)聽聽聽診器里的聲音。
•把漏斗接上膠管,做成一個簡易的“聽診器”。
•用“聽診器”聽聽自己心臟的聲音。
•說說自己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說說為什么醫生可以用聽診器給病人看病。
2. 設計實驗,研究液體能否傳播聲音。
(1)想一想,怎樣設計實驗——讓物體在水中發出聲音,試試能不能聽到。
(2)聽一聽,在水槽中碰響碰鈴或石頭,能不能聽到聲音。
(3)說一說,有沒有聽到聲音,這說明什么?
(4)交流,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這些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呢?
3. 了解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
(1)看一看,p61上的資料。
(2)說一說,從資料中自己了解一些什么內容?
(3)思考與交流:為什么可以把耳朵貼在鐵軌上去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開過來?為什么狗總是把耳朵貼近地面休息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搜集生活中各種利用聲音、避免噪聲的資料。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