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各課實驗指導與說明
地表物質的組成成分、堅硬程度和物質結構影響著地貌形態的發育。一般來說,巨大的花崗巖體因垂直節理非常發育,往往形成奇峰林立、陡峻高聳的山地,如黃山、華山等;大面積基性熔巖流常構成階梯狀的熔巖臺地,如長白山地等;中生代紅色巖層比較容易遭受侵蝕,多呈波狀起伏的丘陵,如華中和華南的紅巖丘陵、四川盆地中部丘陵;而古老的結晶巖大多為高峻的山地,如秦嶺、泰山、橫斷山脈等。在干旱地區,地表缺乏植被覆蓋,在風力作用下,沙丘廣泛分布。
在我國境內,黃土和碳酸鹽巖分布面積甚廣。我國黃土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甘肅、陜西及山西省等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構成了獨特的黃土地貌區;碳酸鹽巖在我國分布面積達13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是世界上巖溶面積最廣的國家,其中尤以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巖溶面積最大。如兩廣地區的熱帶峰林;華中亞熱帶巖溶丘陵和洼地;華北溫帶巖溶泉和干谷。廣西桂林、陽朔一帶的石灰巖峰林,馳名中外,被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