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時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教學目標:1.能夠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2.通過對聲音的研究,發展學生對聲音進行探索的興趣,認識保持健康環境的重要性。
3.能通過控制聲音的研究,提出自己在控制噪聲方面的想法。
教學重點:知道在不同環境里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聲音。
教學難點:會記錄噪聲產生的現象和減少噪聲方法。
教學準備:
師備:
1、各種減少噪聲標識的圖片或實物。
2、棉花、改變“發聲罐”聲音的計劃卡等。
生備:
1、 易拉罐、玻璃珠、黃豆、毛巾等。
2、 自己搜集的各種消除噪聲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聲音給我們帶來信息,美妙的聲音讓感到舒服,而噪聲卻讓我們感到煩躁不安,我們怎樣來控制聲音呢?”
二、探究內容:
1.控制發聲罐的聲音。
(1)用塑料罐和其他材料做一只“發聲罐”。
•將不同的材料裝進塑料罐和其他材料里,聽聽哪種材料發出的聲音大,哪種材料發出的聲音小?
(2)制定一個改變“發聲罐”發生的計劃。
•小組合作計劃并實驗。
•有哪些辦法可以減小“發聲罐”發出的聲音?
•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發聲罐”不發聲?
•把小組的意見集中、修改,選取小組最滿意的方法試試。
•向全班介紹自己小組的計劃并展示本組的實驗。
2. 輕輕說話和大聲說話。
(1)說說你認為我們說話的聲音會給周圍的人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2)說說你在不同環境(如醫院、圖書館、電影院等)里的感受。
(3)討論:我們在不同的環境里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聲音呢?
(4)把討論的結果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
3. 為減少噪聲而努力。
(1)了解樂音和噪聲。
說說你喜歡聽什么樣的聲音。討厭聽到什么樣的聲音?
(2)了解自己生活周圍有哪些噪聲。
(3)了解人們是怎樣減少這些噪聲的。
(4)把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
4. 閱讀與拓展。
由學生閱讀并討論《奇妙的聲音》。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課后調查自己生活的社區有哪些控制聲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