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我們身邊的物質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第二單元 物質變化
1.我們身邊的物質
一、教材簡析:本課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世界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在變化,讓物質發生變化。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質”的概念。通過舉例例證的方式,讓學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這個觀念。第二部分是物質的變化。從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變化的現象,概括出物質都在變化。同時,發現有些物質變化較快,有些物質變化較慢。學生通過討論巖石、房屋、馬路的變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質都在變化的觀念。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同時也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觀點。第三部分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讓物體發生變化,并記錄所用方法和觀察變化的現象。本課主要呈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實例。從這些變化的實例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只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產生了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是絕對的,有些是自然發生的,但更多的是人們有意識的活動造成的。這部分的內容,講解的是人為因素可以造成物質的變化,要求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了解物質的不同變化,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二、教學背景: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銹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后有哪些科學道理?這是我們希望學生進行探索的,因此本課的引人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物質的變化比較熟悉,看到的現象也比較多,許多變化發生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經驗上的準備。本課具有前瞻性質和鋪墊性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觀念既是科學的概念,也是哲學的概念。因此,本單元的概念具有觀念層面上的意義。而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能夠達到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滲透這些觀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定基礎。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科學概念1.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2.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3.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科學詞匯:燃燒 生銹 物質 形狀 狀態 體積 (二)過程與方法1.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類。2. 通過具體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茖W方法:舉例 分析 綜合 概括 比較分類(三)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核心價值觀:物質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體驗物質的變化。難點:能分析和闡述一些物質發生變化的異同點。教學準備 教 具學 具說明與提醒課件,塑料袋、易拉罐空瓶、火柴、生銹和未生銹的鐵釘等各一份,水結冰圖片等。易拉罐、蠟燭、火柴、紙、記錄紙、鐵絲、等各一份。教師可備用材料: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蠟燭燃燒后生成的新物質(二氧化碳)。教 學 流 程談話 世界是由 物質 讓物質 課后導入 物質構成的 在變化 發生變化 延伸活 動 過 程基 礎 設 計個 性 設 計一、談話導入: 1.觀察我們的周圍,教室里有哪些物體?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通過教師和學生交流得出:物質是實際存在的東西。3.揭題:我們身邊的物質。二、理解世界是物質構成的1.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著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聲音等,生活中的電、光、和火,它們都是是物質么?2.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和理由。(強調它們也實際存在。)3.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4.小結: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三、物質在變化1.以教室里的物質為例,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在變化么?2.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3.小結:物質在變化。(一)有些物質變化后還是原來的物質1.易拉罐壓扁的變化:易拉罐被壓扁發生了什么變化(形狀 體積……)2.水結冰:水結冰后會發生哪些變化?(狀態 形狀……)3.比較兩種變化的相同之處:形狀、體積、狀態等變化,(還是原來的物質)。(二)有些物質變化后產生了新的物質1.我這里還有兩種物質也發生了變化,那就是火柴燃燒和鐵釘生銹。看到過這兩種變化嗎?可能會有哪些變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2.思考一下,這兩種變化我們這節課上都能做嗎?(前者能,后者不能)為什么?3.討論得出:火柴燃燒變化比較快,而鐵釘要生銹比較慢。4.出示實驗要求,學生實驗。5.學生匯報,師生交流:火柴燃燒過以后有什么變化?和變化前一樣么?鐵和鐵銹是一樣嗎?(顏色變化)6.比較這兩種變化的相同之處:都產生了新的物質7.視頻展示生活中的物質變化。(這些物質的變化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劇烈,有的只改變了形狀和狀態,有的還產生了新的物質。)四、讓物質發生變化1. 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紙、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2. 各種變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點在自然產生的變化和人為產生的變化、變化速度的快慢、是否產生新的物質)3. 過渡引申:我們說的是我們現有的物質,對于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么?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么?說出你的依據。五、小結延伸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有些變化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就產生了新的物質。課后繼續關注我們身邊一些物質的變化。板書設計我們身邊的物質 易拉罐--壓扁 冰塊—水: 形態變化 \ 自然 火柴—碳 鐵釘—銹: 產生新物質 ∕ 人為 課外活動觀察生活中一件濕衣服的變化;一支鉛筆的變化;一瓶酒精的變化。生成預見上本課設置三個部分的教目標并不是讓孩子們通過一節課的學習馬上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是要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質的變化和思考這些變化的異同點上。課堂評估1.學生樂意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參與到觀察研究活動中。2.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實驗記錄單《我們身邊的物質》記錄表:讓物質發生變化物體名稱發生變化所用的方法發生了哪些變化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紙片蠟燭鐵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