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在星空中
在星空中(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在星空中(一)》,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展開對星座的認識。涉及星座的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開個觀察交流會,第五部分制作活動星圖。本課時主要是開展前兩部分的教學。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星座已有一定的認識,有的同學還能說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稱來。但對星座的含義,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如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課學習的重要教學目標。本課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客觀真實的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其實這七顆星,離地球有遠有近,遠的離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顒又,讓學生在一個紙板上掛七個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圖形,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確概念——遠近不同的恒星在視覺上形成的一個構圖。
星座也有實用之處,它們相當于夜空的平面坐標。教科書中讓學生根據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以確定方向。由于北極星位于地球自轉軸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繞北極星轉動——“斗轉星移”。這些現象,如果指導學生作夜晚觀察活動,都是可以觀察到的,這對培養學生的天文興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2.過程與方法
●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橡皮泥、小木棒、白色紙板、記錄紙、光源
教師準備:課件、鐳射筆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對星空的已有認識
1.關于天空中的星星,你知道些什么?
2.看到這些星星,你又會想到些什么呢?
3.揭示課題:在星空中
(二)認識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1.從大屏幕上找找北極星,說說你是怎樣尋找的。
2.指導:借助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
3.觀察了解北斗七星的特點。
(三)建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
1.演示并介紹北斗七星模型的制作方法。
2.學生制作模型,利用光源,讓光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并將橡皮泥球的影子在紙上記錄下來。
3.展示學生的繪圖,進行交流討論。
4.通過制作模型、畫圖和交流討論,你從中領悟到了什么?
(四)、認識星座
1.認識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屬于一個非常有名的星座——大熊星座,它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2.認識并欣賞其他一些星座。
3.根據這節課的研究,你對星座有哪些新的認識。
(五)課外延伸
和同學或父母一起在北部的天空找一找大熊星座和北極星,并把它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