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科學復習提綱
7、動物在繁殖上與植物有相似的地方:分為雄性和雌性,卵受精后能發育成新一代的生命。產卵繁殖的動物:鳥類、兩棲類(青蛙等)、昆蟲(蜻蜓、螞蟻等)、軟體動物(蝸牛、田螺等)、爬行動物(烏龜等)、魚類……
科學實驗:
1、研究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實驗,見科學書第33頁。
2、研究蠶豆發芽時吸水量的實驗,見科學書第32頁。
三、食物單元
科學概念:
1、我們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一般分三類:來源于植物的食物叫素食(水果、蔬菜、糧食等);來源于動物的食物叫葷食(肉、蛋、水產、奶等);其他(水、調味品等)
2、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糖類和脂肪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3、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膳食營養原則:多種搭配;葷素搭配;每天都吃適當的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食暴飲……
4、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熟吃。食物由生到熟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燒熟可以殺滅細菌、使食物味道更好、易于人體消化吸收……
5、面包等食物放久了有的要長霉菌。霉菌生長需要濕潤、溫暖的環境。
6、食物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霉菌、細菌等)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用冷凍、曬干、腌制、滅菌密封等方法儲存食物就是為了破壞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7、了解食品,可以從包裝上獲取不少信息。食品的特點、包裝保存方法、不同配料等都會影響保質期。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但有的可能有害。保質期短的往往有利健康。
科學實驗:新 課 標 第一網
1、檢測淀粉的方法:往食物上滴碘酒,如變成藍紫色,則說明該食物含有淀粉。2、檢測脂肪的方法:拿食物在白紙上反復擦,如有油跡,白紙變透明,則說明該食物含有脂肪。
3、食物營養金字塔,見科學書第47頁。
4、霉菌生長實驗(對比實驗,注意不同條件和相同條件),見科學書第47頁。說明:1、以上四塊面包,只有在桌下滴水的面包上霉菌會長的最快,說明霉菌生長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2、研究太陽光對霉菌的影響,只需表格二中放置的地點改為陽光下和陰暗處即可。
四、巖石和礦物單元
科學概念:
1、巖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巖石可以按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2、巖石按形成的原因,分為:沉積巖(水成巖)、巖漿巖(火成巖)、變質巖。沉積巖是地球表面物質沉積膠結形成的,如砂巖、頁巖、礫巖。在巖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叫化石。
? 地球從里到外分為:地核、地幔、地殼。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火山噴發時,巖槳會從火山口流出來。巖漿巖如浮石、玄武巖、流紋巖、花崗巖等。
3、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 不同礦物有不同的特征。見科學書第61頁。
4、巖石有不同的光澤,如金屬光澤、玻璃光澤、蠟燭光澤、絲綢光澤、泥土光澤等。礦物也有不同的光澤。
? 物體有不同的軟硬,礦物也有不同的軟硬。標準見科學書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