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教案表格式
設計意圖:在飼養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第二單元第4課時編寫者樓燦飛編寫時間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第四課 蚯蚓設計理念課 時教 學目 標1、 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2、 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過程與方法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教學重點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教學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教學資源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
學
過
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1、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2、 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3、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二、觀察蚯蚓的身體1、 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2、 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3、 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4、 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1、 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2、 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3、 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4、 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節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1、 回顧維恩圖的用處。2、 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3、 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 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5、 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五、鼓勵學生飼養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第二單元第5課時
編寫者編寫時間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第五課 螞蟻設計理念課 時教 學目 標科學概念1、 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2、 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過程與方法1、 用圖畫盡可能準確的畫出螞蟻的身體。2、 想辦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情感、態度、價值觀以細心、小心的態度觀察螞蟻,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教學重點經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教學難點觀察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教學資源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