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教案表格式
教
學
過
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1、 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園找到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2、 學生找螞蟻,最好能找到螞蟻的窩。3、 關注:學生是否按要求找螞蟻。4、 設計意圖:為觀察螞蟻找到合適地點。二、觀察螞蟻(一)室外觀察螞蟻1、 交流有關螞蟻的經驗。2、 觀察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察螞蟻的方法。3、 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并根據學生意見適當補充觀察的注意事項。4、 學生到校園找好的地方觀察螞蟻。5、 關注:學生是否能在不干擾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構、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認真記錄。6、 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構、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二)室內觀察螞蟻(用于補充室外觀察的不足或校園內找不到螞蟻的情況)1、 教師問:“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察螞蟻呢?”2、 學生討論方法,教師整理。3、 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傷害螞蟻的觀察并記錄。4、 關注:學生是否能在真正不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構、和運動方面的信息并記錄。5、 設計意圖: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構、運動等方面的信息。三、交流發現1、 學生交流觀察中的發現。2、 組織學生并適當提問使學生交流更順暢和清晰,適當提供信息以幫助學生解答觀察中的問題。3、 關注:學生對同學意見是否愿意傾聽。4、 設計意圖:培養傾聽的習慣;獲得更多有關螞蟻的信息。(備注:如果是室內觀察,注意送螞蟻回家。)
第二單元第6課時編寫者編寫時間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第六課 金魚設計理念課 時教 學目 標科學概念1、 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2、 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3、 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過程與方法1、 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2、 繼續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用實驗證據證明猜想的態度。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學難點 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教學資源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
學
過
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境1、 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境。2、 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3、 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4、 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1、 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2、 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3、 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4、 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1、 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驗。2、 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3、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4、 學生觀察并記錄。5、 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6、 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7、 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1、 回顧維恩圖的用處。2、 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3、 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 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5、 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