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造一座“橋”》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
● 經歷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展示制作成品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 根據自己的設計制作展示成品,會介紹自己的設計過程和作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
● 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表意見的品質。
【說明】表達和交流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們的科學教學中,學生把自己的設計制作中的科學認識表示出來,進而進行相互傳播,交換各自的認識,形成新的認識。學生在完成用紙造一座橋的設計制作過程后,會產生一種喜悅感和成就感,他們希望有讓自己展示的機會,得到大家的認同,那么安排一次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是學生所喜歡的。在這過程中,學生經歷展示、表達介紹、交流發展的過程,在介紹時是對自己小組紙橋制作知識和技能的回顧和總結,在回答他人提問時是對自己傾聽能力的鍛煉,在質疑他人小組作品時是對自己鑒賞能力的考驗。紙橋展示評獎大會從知識上是一種復習,從過程和方法上使學生經歷介紹自己的設計過程和作品的機會,從情感上培養了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表意見的品質。學生從評價和被評價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因此確立以上的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教師了解學生紙橋成品,拍攝照片做成幻燈片。教室位置布置成展會半圓形。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談話導入
教師:我們的小建筑師為完成制作紙橋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付出了很多的精力
各小組通過合作都拿出了精彩的作品,我們先來看看大伙的創世之作。
〖課件展示〗學生作品的照片。
揭示本課任務:(板書)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
二、學生小組討論:我們可以怎樣介紹自己的橋?
學生集體交流。
教師小結引導:〖課件展示〗
增大橋面的抗彎曲能力的方法。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構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里受壓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勢的。
。。。。。。
三、 介紹評價我們的橋
教師說明:設立成功獎、創意獎、最佳“發言人”
(規范學生的介紹:我們小組。。。。。。我們發現。。。。。。等)
1、小組派代表作介紹,并在介紹后做承重測試。
2、其他各組成員對制作的橋作評價。
四、總結評獎
以學生的建議為主,組組有獎。
教師談話:社會建設中有許多橋梁的建設,除了美觀,更重要的是牢固實用,能為大家的生活提供方便。這就需要建筑師設計是有一個完美的設計。我們做紙橋,有沒有更好的設計呢,我們可以在課外繼續研究。
五、延伸
年級制作比賽:要求用5報紙、膠帶建造一座橋,要求橋能跨越35厘米寬的河面,寬度大于20厘米,比承重的能力。 2周后操場比賽。
板書設計:
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
成功獎
創意獎
最佳“發言人
【說明】
第二課時以學生展示、評價紙橋為主。我們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定的展示介紹、評價的能力,知道這樣的設計制作成果展示評價的過程,但是具體到某一次的制作成果展示評價大會上,會局限于對制作成果表象的評價或介紹,難以結合設計制作的要點進行介紹評價,或者介紹的內容單一無重點。要真正能通過展示、評價幫助學生復習知識,提高表達、交流、傾聽、樂于科技設計制作等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時間安排時單獨1課時開展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并與第一課時時間留有空擋,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第二課時以直觀展示教學為主。為了讓學生樂于科技設計制作,有成就感,教師課前把學生的作品拍攝制成課件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照片中激發介紹或了解的欲望。然后通過學生的討論拓寬了學生紙橋介紹的內容范圍,挖深了學生紙橋介紹知識技術深度,引導學生學會尋找介紹和評價的重點。當學生掌握了展示、評價的技巧,然后設計請學生帶著紙橋實物,進行介紹表達,進行承重測試,進行質疑解答,使學生有展示交流的機會,后面的評獎安排更能加深學生對紙橋制作活動的認識。
最后,考慮學生在觀察別人作品后想重新制作的心理,安排年級制作比賽,適當提高任務要求,使學生有繼續探究的欲望和動力,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從課堂延伸至生活,使學生樂于用科學,做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