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課題3·7 共 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知道我們可以從食品包裝袋上獲取很多有關食物的信息。2.能根據食品的保質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確選擇適合的食品。 3.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根據食品的保質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確選擇適合的食品。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學準備1.學生在課前每人收集3—5種食品包裝袋和包裝盒;2.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記錄表、牛奶餅干的配料表。教
學
過
程1.引入。 說說你帶來了哪些食品的包裝袋和包裝盒。你從包裝袋上了解到了什么內容? 2.觀察包裝袋上的信息。 (1)觀察活動:仔細觀察包裝袋上的介紹,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2)討論:一般的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有哪幾類?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推測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猜猜它們是什么東西? 匯報并請學生板書。 . 提問:你從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3.比較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1)小組活動:記錄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觀察比較:你從記錄的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產的食品、最新生產的食品、保質期最長和最短的食品。 (3)小組討論:選擇保質期最短和最長的兩種食品,是哪些原因影響了食品的保質期? 引導學生從兩種食品的特點、包裝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4)如果是同一種食品,你選擇保質期長的食品,還是選擇保質期短的食品? 4.了解食品的配料。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1)出示一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看了這份牛奶餅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稱,推測它們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稱,猜猜它們是什么東西? 5.后續調查活動。 (1)各種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劑是否會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 參考資料: 霉 菌 在自然界中,霉菌有3萬多種,而且分布很廣,其中大約有200多種可致癌,常見的有黃曲霉菌、鐮刀菌等。1960年曾發生過這樣一些事:英國某農場用發霉的花生粉作飼料,在短短的半年中,有10萬只火雞相繼中毒死亡,后來又用這種霉變的花生米飼養從螵魚到猴等多種動物,不久這些動物就生了肝癌。同年,許多土耳其人因吃了從巴西進口的花生制成的花生糊,而發生了許多例肝臟疾病,死亡達10萬人。后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霉變的食物中含有黃曲霉菌等。 霉菌的致癌作用并不是霉菌本身,而是霉菌污染谷類或食物后,在其繁殖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即霉菌毒素,用科學方法可檢測到發霉樣品中的毒素及其含量。黃曲霉菌毒性已被公認與人類肝癌發病有關,經反復研究發現,黃曲霉菌素及其衍生物有10多種, 其中致癌作用最強的是黃曲霉素b1(afbl)。 霉菌致癌物質不僅是霉菌毒素,而且某些霉菌還有促進合成亞硝胺化合物的作用。例如在玉米面內加入霉菌,使之發霉后,測出玉米面內二級胺含量增加,并合成致癌物亞硝胺化合物。有毒霉菌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量大,分布廣,而且發霉食物具有雙重致癌作用,即產生霉菌毒素和促進亞硝胺化合物合成,對人體危害嚴重。(見右邊>) 霉菌毒素一般都不怕熱,如黃曲霉素在280℃時才能受到破壞,所以對于含有霉菌毒素的食物,用燒、煮、蒸、炒和其他加工制作手段都排除不掉已有的毒素。目前積極有效的預防方法主要是防霉和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霉菌的產生主要與糧食中的含水量、外界溫度、濕度及通風情況有關;蟲傷也會給霉菌孢子的侵入打開方便之門,所以農作物要注意防蟲、治蟲,谷類收獲后要及時脫粒,及時烘干,加強糧食保管和貯藏,防止發霉變質。對于發霉的谷類和食品要嚴禁食用,尤其是帶有黃色和白色菌絲的發霉食物更不能食用。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