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五單元蚯蚓小導游教案
放手讓學生玩15至20分鐘以后,讓他們根據親身體驗集體交流“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
再介紹壤土、黏質土和沙質土三類土壤及其特點。由于時間的關系,學生可能會趣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
后繼續玩土壤,看誰還有新的發現。
(3)觀察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研究層次是提出問題和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課前組織學生采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沙(沒有條件的學
校可以借助巖石標本進行教學)。上課時,教師啟發談話“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土壤,還有沙和形
態各異的石頭。針對沙和石頭我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再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
題。從而,對本單元的二級目標進行強化訓練。
第二個研究層次是充分放手讓學生研究自己選擇的問題,當然選擇相同問題的學生可以結合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為了保證教學的效益度,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參與研究活動,隨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
況,適時適度地提供幫助。在研究之前先引導學生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個研究層次是整理事實。讓學生圍繞“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它們有什么作用?”等問題交流各自的研究
收獲。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在觀察活動中,我們對沙和石頭又產生了哪些新的問題?”培養學生不斷發現和提
出新的問題,呵護他們與生俱來的探究欲望。
(4)拓展活動的設計與安排。
由于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本課我們設計了“奇石展覽會”拓展活動,旨在引導學
生繼續關注石頭,發現出更多巖石的秘密,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美的情感。
(5)課后反思與總結交流要點。
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發現與別人的發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反思]
1、意對學生進行安全和衛生習慣教育。比如:玩泥巴后要提醒學生把手洗干凈;使用錘子、刀子、稀鹽酸時要注
意安全。
2、研究活動開始前要讓學生明確研究問題,指定研究計劃,使學生養成做事心中有數、目標明確的科學態度。
第3課時 蚯蚓的鄰居
目標:
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都有影響;
引導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培養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學態度。
準備:
漏斗或紙袋、肥沃的土壤、臺燈;
干濕不同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蚯蚓、蠶豆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參觀了蚯蚓的家園,蚯蚓還有許多鄰居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吧!”學生對“蚯蚓的
鄰居”這一課題會很感興趣,課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2)觀察土壤里的動物。
教師將已經準備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個漏斗形的紙袋里(或漏斗里),在紙袋上方約20厘米處用燈光照射,
等一會兒,讓學生觀察能發現什么。當學生看到土壤里的小動物從漏斗嘴鉆出來時,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觀察過
以后要教育學生把土壤和小動物送回原處。沒有條件學?梢砸龑W生觀察插圖,幫助他們認識土里的小動物。
(3)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蚯蚓喜歡什么樣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這兩個問題富有挑戰性,也能夠激起孩
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可以在“材料超市”里準備一些研究材料,供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的責任是大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