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讓生活充滿陽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以及活動整體構思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過程與方法 :分析討論他人的經驗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嚴禁認真的科學態度
【學生分析】
學生知道用電燈、聲光控燈、各種壁燈、地燈、熒光壁紙、白墻、手電筒、蠟燭、太陽能、玻璃天窗、打開窗戶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來。但是沒有從活動的整體上進行構思,確保設計質量意識。
【教學過程】
(1)閱讀奇奇的科學日記,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問題,
教材中的科學日記一方面作為提出問題的材料,要激發學生產生回憶,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這篇日記也是學生科學日記的樣張,教學中,應對學生滲透關注生活,并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思索的教育。
(2)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采光問題。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現象很多,大多數學生都會有所經歷。教材通過人物語言暗示這里應該讓學生展開討論,并把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記錄,為后面的研究作內容上的鋪墊。
(3)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動員參加采光設計邀請賽。
積累了一系列的關于采光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發動學生開展一次采光設計邀請賽。
比賽規則可以參照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商量決定。
(4)制定研究計劃
計劃考慮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導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研究載體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分組。
然后引導各小組必須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明白下一步即將去做什么。
【課后反思】
考慮到學生獨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議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探究學習任務。分組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按研究內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結合的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適當調節。
探尋光的路線
學生分析:學生能想到安裝電燈、點蠟燭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形不成“光源”的概念。不容易發現光的路線是直線這樣的問題。
教材分析: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認真的觀察,找到問題的原因。選擇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能對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新的探究。●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思路。●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實驗探究
一、模擬實驗:建筑物采光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1、談話: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再次提出研究問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因為醫院的通道不能通過陽光;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