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大家動手做樂器教案
大家動手做樂器教材分析
本內容選自大象版六上第三單元。
本單元以制作樂器為教學平臺,突出技術特色。教師將引導學生確定制作項目,對制作中的困難及效果進行預測,有針對性地展開深入的研討,排除知識和技能上的障礙,最終實現制作、演奏樂器的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搜集資料、動手實踐能力。
教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經歷了三年科學課的專門教育,對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比較熟悉,初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技能。到了六年級上學期,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究意識、鞏固探究技能。
教學目標
1.會搜集和整理資料,能預測結果并進行驗證;
2.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3.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用具
1.信息來源:錄像(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書籍、聯網電腦
2.制作材料: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等等
3.制作工具:剪刀、膠水、細線
4.實驗材料:直尺、橡皮筋、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5.醫療用品:創可貼、紅藥水、碘酒
教學用時:五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主要任務:確定目標,制訂計劃
一、揭示主題
◇設計說明
利用多媒體再現優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類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模擬課堂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交響樂團的合奏錄像。)
師: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生:好!
(教師板書課題)
二、確定目標
◇設計說明
由于平時較少接觸此類資訊,學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制作的樂器有哪些。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制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明一種樂器。
◆模擬課堂
1.拓展視野
師:自己做的樂器肯定比不上專業樂器精良,但一樣能發出優美動人的樂音。請大家欣賞一段演奏各種自制小樂器的錄像。(教師播放錄像,包括:業余音樂愛好者吹樹葉、拉鋸琴、彈橡皮筋、敲玻璃杯等自制樂器的情景。)
師:大家欣賞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做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也很優美。
生:自制樂器的材料簡單,我們也做得出來。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樂器。
……
師:我這里還有一些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2.確定目標
師:同學們中間有會演奏樂器的嗎?
生:……
師: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并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生:(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記錄本”上。)
師:請各組匯報自己的樂器名稱。
……
三、可行性分析
◇設計說明
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預計學生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學習障礙——
1.知識欠缺。對樂器與樂理知之不多,缺少知識儲備。
2.技能低下。由于以前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在技術領域的意識和操作水平難以支持他們制作出一個理想的作品。
3.經驗不足。對自身條件及可利用資料了解不充分,盲目確定制作目標,以至于逐漸發現自己無法完成任務。
針對以上障礙,教師設計了“現狀分析”這一環節,意圖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盤點資源、正視困難、修訂目標。
◆模擬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