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探尋光的路線教案
2探尋光的路線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認真的觀察,找到問題的原因。選擇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
學情分析:
學生能想到安裝電燈、點蠟燭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形不成“光源”的概念。不容易發現光的路線是直線這樣的問題。
教學目標:
●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能對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新的探究。
●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設計思路。
●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實驗探究
一、模擬實驗:建筑物采光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1、談話: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再次提出研究問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因為醫院的通道不能通過陽光;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內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部?為什么會出現影子?
教學說明:這一環節希望學生能根據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教學說明: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閱讀課文第17頁;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學說明: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象,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
二、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學說明: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