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我的“陽光小屋”教案
2-4 我的“陽光小屋”教學目標:
●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象,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一個“陽光小屋”。
●自覺收集關于光的資料,并能利用相關的資料,對本小組 “陽光小屋”的設計進行創新。
●通過實驗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了解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所反射的光的顏色所決定的。
●能對本小組的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對其他小組的設計提出合理的建議。
●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樂于展示小組成果,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水棱鏡;光的分解課件等。
2、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記錄本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設計陽光小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設計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獲?
2、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大家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說明:通過交流采光方案的設計,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出新的研究問題。
二、表達與交流:我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
1、思考:我心目中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
2、交流:誰愿意把自己的創意與同學們分享?
教學說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根據所學的知識,充分發揮想象,想象自己的“陽光小屋”的樣子,并把自己的設想與全班同學共享。
三、計劃與組織:設計我的“陽光小屋”。
1、談話:同學們的想象獨特而豐富,如何把我們的創意變為現實呢?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學說明:想象歸想象,學生的想象中必然包含有很多不合理、不確定的因素。要讓創意變成現實,首先應該制定研究計劃。對于不合理的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摒棄不合理因素;對于不確定的因素,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2、制定計劃:怎樣實現我們的設想?我們小組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我們打算怎么研究?
教學說明:制定計劃,必須確定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步驟。教師指導各小組同學群策群力,合作協作,共同完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表現本組的研究計劃。
3、交流:請各小組交流修訂計劃。
教學說明:交流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分享學習經驗的重要途徑,通過交流,學生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反思和改進自己的不足。
第二課時:做一個“彩虹小屋”。
一、收集和閱讀資料。
1、談話:同學們的“陽光小屋”設計的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陽光小屋”美麗明亮。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屋更漂亮?
2、閱讀資料:請同學們閱讀p25頁資料卡,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知識。
教學說明:通過閱讀資料,交流觀點,學生會獲取更多關于光和色彩的關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問:“彩虹小屋”的設計很美,我們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教學說明:“彩虹小屋”的設計也許有學生提出,也可能沒有學生設計到“彩虹小屋”,這里教師可以把“彩虹小屋”作為一個特例來研究,期望通過研究讓學生發現光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
2、談話:怎樣制造“彩虹小屋”?
教學說明:制造“彩虹小屋”,必須先研究彩虹的形成,這里不必讓學生討論實驗方案,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制造彩虹。
3、實驗:用手電筒將一束光線通過紙板的縫隙,透過三棱鏡投射到紙屏上,觀察紙屏上有哪些顏色?
教學說明:通過光的色散實驗,希望學生能知道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序列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