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學設計2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內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部?為什么會出現影子?
教學說明:這一環節希望學生能根據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教學說明: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閱讀課文第17頁;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學說明: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象,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
二、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學說明: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現?把我們的發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教學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發現,并記錄到記錄本上,是科學探究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拓展學習
1、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教學說明:在獲得結論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現象,將本節課學習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反映了我們科學學習的成果。
2、作業:請課后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教學說明:收集查閱資料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有過程的體驗,更有方法的習練。
第二課時 閱讀與交流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教學說明:相信學生巨大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教學說明:運用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