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第一單元 工具和機械教案3
2、不同環境中的動物
1)觀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飛行的動物,比較它們的身體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別寫出金魚和鴿子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身體特征。這些特征對它們有什么意義呢?
動物名稱 生活環境 身體特征 我猜想的功能
金魚
鴿子
2)設計實驗想辦法證明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
四、拓展性活動:
觀察圖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點?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這些生物適宜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貓的腳有肉墊,在地上跑時發出的聲音較小,不易被捕食對象發現;帶鉤的鳥爪,容易抓住樹干,適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動物;鴨的腳有蹼,可以用來劃水,適宜生活在水中;蒼耳種子上有刺,在陸地上生活容易被動物攜帶傳播種子;蓮子有較硬的外殼,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種子上有毛,容易隨風漂移,傳播種子。)
五、課外延伸:新課標第一網
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與什么樣的環境有關聯?人為什么分為黃人種、黑人種、白人種,它們與什么環境條件有關?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7、誰選擇了它們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 環境發生變化,生物的形態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 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 利用資料研究問題,尋求有關問題的合理解釋。
● 運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 意識到環境與生物的密切關系,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知道環境發生變化,生物的形態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圖片,幻燈片
為每組準備:2個大小不同的球形燒瓶、1個與大燒瓶體積相近的長頸玻璃瓶、3個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時代的小小的螳螂卻仍然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是什么決定著地球生物的命運呢?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與留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只青蛙,觀察圖中的兩只青蛙,它們可能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將你們推測的它們可能生活的環境用彩筆畫出來。
2)為什么綠色的田野和黃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顏色不同呢?說一說你們的看法。
3)、推測黃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圖中提供的資料,閱讀圖下的文字,說說黃色青蛙是怎樣形成的?
3).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生物?并說說是怎樣形成的?
2、大自然選擇了它們
1)導語:剛才我們了解到許多種類的生物都是因環境發生變化而出現的。
我這里有一組狐貍的照片,有人了解這幾種狐貍嗎?
觀察這幾種狐貍,它們有什么不同?
2)閱讀書中左側文字:生物學家對不同地方的生命個體進行比較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同一種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個體就愈大,形體愈接近圓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我們能根據生物學家的發現推測這三種狐貍生活的環境有什么不同嗎?
3)北極狐貍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它們圓而大的體形真的有利于保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