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然大氣鑄成圓—聽華應龍老師執教《圓的認識》有感
三、追究問題,刨根問底
華老師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寶物可能在哪里?為什么寶物的位置是一個圓呢?圓有什么特點呢?怎樣畫圓呢?為什么圓規可以畫圓?為什么籃球場的中圈是一個圓?怎樣畫出大圓?寶物一定在這個圓上嗎?還可能在哪里?……一個個問題推動著學生思維不斷前行,不斷創新。在層層提升的追問中,華老師不僅關注“是什么”和“怎樣做”,還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讓學生體驗到追問“為什么”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整堂課充分凸顯了“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一學科特色。
四、方法滲透,終身受用
華老師的課,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在無形中向學生們傳授著研究問題的“金鑰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為何這么做”、“一定這樣嗎”。獨具匠心的五把金鑰匙以一個暗線的方式貫穿著全課,讓學生認識圓的“規矩”的同時感受了研究問題的“規矩”,體會著愛因斯坦的名言:“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問罷了”。其目標是長遠和終身受益的。
五、文化熏陶,旁征博引
“圓,一中同長也”這是中國祖先很早以前的發現,比國外早1000多年。華老師在課上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使圓所具有的這一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心間,讓學生領略了人類的智慧與文明!皥A有圓的規矩,方有方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規矩,探究問題有探究問題的規矩”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引領著學生如何去研究問題,如何去做人。愛因斯坦的名言:“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問罷了”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這是一節“人課合一”的數學文化課。
華老師的課集思維、科學、文化于一體,精彩無限,耐人回味!令學生留連忘返,令聽課教師回味無窮!